鲁璐箜篌团队赴且末寻根问祖 西域箜篌沉寂千年重新奏响

05.05.2015  18:46

  古老的箜篌在且末再次奏响,从此开启了丝绸之路上的新乐章。5月4日,“箜篌之音”且末·鲁璐团队合作签约仪式举行,且末县与我国青年箜篌艺术家鲁璐一行,签订了且末箜篌文化发展战略协议。

  箜篌是一种古代拨弦乐器,3000年前在西域盛行。张骞出使西域时,将箜篌带回中原。据史料记载,汉武帝深感箜篌之美,便令宫廷乐师仿制。正因箜篌尊贵,才使它在唐朝备受帝王推崇,被禁锢于宫廷,久之失去了发展根基。到了明末清初,箜篌失传。从上世纪30年代开始,我国音乐界、乐器界的前辈们开始研发仿制箜篌,终在80年代使其重新登上舞台。

  长期以来,古箜篌仅有文字和图案记载,而于1996年在且末扎滚鲁克古墓出土的两件距今约2700年的木竖箜篌,填补了文物考古界“箜篌”有名无实物的空白。这两件箜篌木质为胡杨木,由音箱、颈、弦杆三部分组成,被大世界基尼斯之最定为“最古老的拨弦乐器”。

  据中国音乐协会箜篌研究会秘书长、中国青年箜篌艺术家鲁璐介绍,箜篌尚属一门绝世之乐、人才奇缺,目前全国擅长演奏箜篌者不足500人,新疆仅一人在跟她初学。近年来,我国十分重视箜篌艺术的发展,中央音乐学院、上海音乐学院等5所院校将箜篌纳入专业教育范畴;中央民族乐团、中国广播乐团等将箜篌纳入了乐团编制。

  签约仪式上,鲁璐现场弹奏了《箜篌语》、《清明上河图》等曲子,引得全场阵阵掌声。

  且末县委常委、宣传部长许晓华说,且末是古丝绸之路的南道重镇,西域箜篌沉寂千年后在且末再次奏响,具有重要的历史和现实意义。在国家“一带一路”战略和文化产业振兴的双重作用下,当下以“重走丝绸之路”为主要形式的各类文化艺术活动,正在国内相继展开。我们将进一步探寻箜篌渊源,让更多的人了解箜篌艺术的魅力,并赋予“箜篌”这一古老乐器新的历史使命,使之成为民族文化交融的“和平使者”,为和谐社会、美丽“中国梦”奉献力量。

  “古老的箜篌文化艺术,不应再沉淀于基尼斯之最的名号上,而应从匾牌上走下来,变成可演可普及的乐器。”鲁璐说,她的团队将继续探寻箜篌之根,并在且末县进行箜篌公益教学,预计三年培养300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