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技之光照亮新疆百姓致富之路

11.10.2014  19:13
  

  叶斯波拉提是昭苏县喀拉苏乡的养马大户,共有70匹马。这两年,通过马细管精液冷配改良,他养的马中有30匹已成为拥有高贵血统的英纯血马。祖祖辈辈养马的叶斯波拉提说,没改良前,一匹小马驹只能卖3000元到5000元,现在,一匹小马驹能卖3万元到5万元,“马的价格翻了整整10倍,以前真是做梦也想不到!

  正是科技的力量让曾经籍籍无名的土种马“变身”宝马良驹,实现了身价翻番。2012年,自治区科技厅启动实施了国家科技支撑计划“马产业”项目,以马的良种繁育体系建设为突破口,全面提升马产业综合发展能力。眼下,这个庞大的工程虽然尚未完成,但它已经为当地数万牧民带来了“真金白银”。

  第一次中央新疆工作座谈会后,科技富民工程与许多民生工程一起,连年被写入自治区的民生建设“长卷”中。四年来,科技为推动新疆经济社会发展和民生改善注入了无穷动力。越来越多的百姓分享着依靠科技增收致富的喜悦。

   科技富民强县”为县域经济强筋壮骨

  9月24日,记者走进岳普湖县色也克乡喀依塔依拉克村的一处农舍里,只见主人依拉洪·阿不力米提正在侍弄发家致富的“宝贝”。

  正对大门的驴圈里,30头膘肥体健的疆岳驴正等着享用“午餐”。“这些驴全是按照规范化养殖技术来饲养,技术有专家指导。去年光养驴一项,我就赚了6万元。”说起这些,依拉洪喜上眉梢。

  依拉洪的喜悦,得益于自治区科技富民强县专项行动项目“疆岳驴规范化养殖及系列产品开发”的实施。在规范化养殖技术的指导下,仅仅3年,岳普湖县共培育出725名养殖大户,农民人均增收1161元。项目在拉动岳普湖县及周边地区经济发展的同时,也打响了“疆岳驴”这个特色产业品牌。

  2005年,科技部、财政部共同启动实施科技富民强县专项行动,紧接着,我区于2007年启动了自治区科技富民强县工程。从2011年起,这两级工程与“科技特派员农村创新创业行动”“科技兴新素质工程”等6个项目连年被纳入我区的科技富民工程。

  “通过两级科技富民强县工程,着力培育和壮大一批县域特色支柱产业,为县域经济‘强筋壮骨’,同时带动农牧业现代化和农牧民增收,为百姓带来了看得见、摸得着的收益。”自治区科技兴新办公室主任仲健说。

  2010年至今,我区共获得国家科技富民强县专项行动国拨经费1.19亿元,190余万人直接参与项目实施,推广新技术310个,引进新品种416个,推广面积达474万亩;培训农牧民160余万人次,培养乡土人才550余人。

  该工程实施以来,紧密围绕各地县域特色优势产业,以“富民”为重点,凝练县域经济发展的重大科技需求,合理配置科技资源,集中力量重点突破,创造了新的县域经济增长点,极大促进了农牧民增收致富。在项目实施区,农民家庭人均比上年增收1000元以上。

   一个科技特派员就是一盏明灯

  一项项先进科研成果如何转化在大田里?如何破解科技成果推广“最后一公里”的难题?近年来,我区实施的“科技特派员农村创新创业行动”不仅有效解决了这一问题,而且在促进农业产业升级、加快农业现代化进程、增加农民收入等方面成效卓著。

  托克逊县郭勒布依乡是花生之乡,虽然有悠久的花生种植历史,但由于长期处于自发状态,加工技术落后、没有创建品牌,当地花生没有名气。而改变这一现状的是科技特派员牙森·艾日西。

  牙森自筹资金2.5万元到山东等地考察学习,引进了普通花生新品种和彩色花生新品种。经过几年精心栽培,他选育出了抗病、抗旱、高产优质的“新花生2号”“新花生3号”。随后,他将自行选育的彩色花生新品种示范种植,到2011年,全县标准化种植面积达到了6500亩以上。为了提升花生的附加值,牙森还创办了托克逊县谷力丹农业科技专业合作社,发展200余位社员。2012年,他与新疆阿尔曼清真食品集团有限公司签订了供货合作意向书,实现农超对接。当年销售总额达472万元,社员人均增收4060元。

  第一次中央新疆工作座谈会以来,科技特派员制度在新疆全面推行,全区共有7236名像牙森一样的科技特派员,其服务覆盖全区所有乡镇场及87%以上的村。他们带着一项项先进实用技术,奔走于乡村牧区。近年来,我区已形成科技特派员创业示范基地756个,形成农业产业链37个,引进推广新技术新品种累计11230项。一个科技特派员就像一盏明灯,照亮农牧民增收致富之路。

  不仅如此,这些活跃在天山南北的科技特派员还通过资金入股、技术参股、技术承包等多种形式,与农民、种植大户、龙头企业等结成利益共同体,实现利益共享、风险共担。“龙头企业+科技特派员+基地+农户”“流通+科技特派员+农户”“协会+科技特派员+农户”等模式为农业增效和农民增收开辟了更多路径。

   打造“没有围墙的科普学校

  9月12日是星期五,和田县英阿瓦提乡江巴格清真寺里,上百位教民来到这里进行礼拜。15时30分,礼拜结束,可不少教民并未散去,他们纷纷走进清真寺寺门附近的值班室里。吸引大家的是那里摆放着的五六十本维吾尔文科普杂志《知识—力量》《科学与生活》。

  该清真寺伊玛目阿布都赛买提·哈帕尔告诉记者,今年1月起,寺里领到了这些杂志,很受教民欢迎。“书中有关健康养生和畜牧业、林果业的科技知识大家最爱看。”阿布都赛买提说,依靠科技才能致富,这样的书,大家最需要。

  近年来,我区以科普杂志“四进”(进村、进社区、进学校、进清真寺)为切入口,努力打造“没有围墙的科普学校”,让科普的触角向下延伸。

  科技创新和科学普及犹如车之双轮,鸟之双翼,缺一不可,特别是作为少数民族地区,科普工作更显重要。为了确保科普工作到人、有效、管用,我区大力实施科普资源开发与共享工程,让更多科普资源惠及各族群众。2013年,自治区科协还启动了“科普挂图工程”,目前,已有200余套、200余万张由我区自主开发的维汉双语科普挂图进入全疆基层县乡,并跟随“访民情、惠民生、聚民心”工作组走入田间地头,成为农牧民“不见面的专家顾问”。

  四年来,科技活动周、节能宣传周、专题展览、科普讲座等活动火热开展,全区共举办各类科普活动上万场次,数百万人次受到科普知识的熏陶;科普惠农兴村计划、科普惠民社区行动计划进一步推动城镇科普工作;“科技之冬”延伸至全年;《科普大篷车》栏目实现全疆覆盖……在科普泉流的浸润下,新疆人的科学素质日益提升。

截至10月底新疆市场主体达223.6万户
  石榴云/新疆日报记者任华、通讯员赵婷从自治区市场监督管理局获悉:截至10月底,新疆登记在册市场主体223.中国新疆网
10月疆电外送新能源电量占比超三成
  石榴云/新疆日报记者陈蔷薇从新疆电力交易中心有限公司获悉:10月,我区疆电外送电量为76.中国新疆网
穿梭在墩吾斯塘村的“最美逆行者”
  石榴云/新疆日报记者 韩沁言   卡点值中国新疆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