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疆经济报:基因组编辑技术显神通传修饰绵羊 新疆畜牧科学院在国际上首次获得不同毛色遗

22.06.2016  14:18

本报乌鲁木齐6月7日讯(记者唐建勇新华社记者张鸿墀沈桥)天生原本应该是白色的小羊羔,如今一出生却与众不同:两只毛色纯黑,头顶部有白色斑点;两只毛色黑白相间像大熊猫的外表;还有一只毛色是棕白相杂。
      7日,新疆畜牧科学院召开关于基因组编辑技术成果新闻发布会,院长王力俭说:“这是利用基因组编辑技术(又称基因组遗传修饰技术),在国际上首次获得不同毛色图案的细毛羊,是新疆畜牧科技工作者在国际生命科学前沿领域技术应用研究上取得的重大突破。
      新疆畜牧科学院生物技术研究所所长刘明军介绍,2015年,新疆畜牧科学院生物技术研究所在国际上首次利用基因组编辑技术改变了绵羊的毛色,5只进行了基因修饰的羔羊表现出了不同的毛色类型,而且羔羊的生长发育正常。这一成果标志着基因组编辑技术用于家畜新品种培育的时代已经到来,今后会有更多具有不同优良性状的基因编辑绵羊诞生,我国绵羊遗传育种的效率将会显著提高。
      羊毛颜色是绵羊的一项重要经济性状,在绵羊育种上,被作为最重要的选育性状之一。
      “我们课题组选择了影响绵羊毛色的一个关键基因(ASIP基因)进行修饰改造。通过基因编辑,在不改变其他羊毛品质的基础上,培育出能够产生不同色彩羊毛的细毛羊。”刘明军说,“这5只不同毛色的细毛羊源于三种基因编辑形式:一种编辑形式呈现一种毛色图案,三种编辑形式分别对应三种不同的毛色图案。
      在传统的动物培育方式中,动物遗传学家一直致力于发现和利用决定性状表现的基因突变,通过遗传选择或杂交改良,保留和固定有益突变,剔除有害突变,目前绝大多数家养动物都是以这种方式驯化或培育出来的。不过这种传统的培育方式时间长,效果慢,有些品种的培育完成甚至要经历几十年到上百年的过程。
      刘明军说:“基因组编辑技术能够让人类在生物基因组的任何位置对基因进行剪切、修饰和改造,从而根据我们的需要来改变生物的各种性状表现。
      与常规的“转基因技术”不同,基因组编辑技术不会产生常规转基因技术所担忧的生物安全问题,因此被认为是目前最安全的基因操作技术。
      “这项技术在绵羊这样的大动物身上的成功应用,意味着今后将有更多具有不同优良性状的经过基因编辑的家畜新品种诞生,当然,这不仅限于改变毛色,也不仅限于家畜。”刘明军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