种好“供给侧”改革的试验田

16.05.2016  21:09

5月9日上午,自治区农业厅住阿亚格恰热克(14)村工作组成员们照例来到枣林间作大豆地里查看苗情。看到地里茁壮成长的豆苗和90%以上的出苗率,工作组毛晓斌组长高兴地说:“从现在的长势来看,我们前期的工作没有白费啊”。

一个月前,工作组与村两委在田埂上确定了120亩枣林间作大豆,复播蔬菜的种植方案。工作组同志们在为建议得到村里认可感到高兴的同时,更加感觉到一种不能辜负村民们信任的压力,大家一致决定把这120亩地作为“供给侧”改革的试验田,决心一定要组织和带领70户农户种好这块试验田。

试验田挂牌了

人误地一时,地误人一年”,为了赶上最佳播种期,工作组从投入品入手,购买了750公斤大豆良种、600公斤地膜、1.8吨肥料,总价值2万多元,全部免费发放给种植户。特别是在品种上,工作组多方比较,最终选择了哈交00-5337,这个品种具有成熟早、抗病力强、产量高的特点,预计亩产250公斤。播种前,工作组又将栽培技术规程翻译成维文,印制300多份发放给农户,还联系来疏附县农技中心、农机局的专家和工作组一起给村民进行技术培训,督促村民翻整好土地,调试好播种机具。4月8日开始,整整三天的时间,工作组和县里的技术人员一起值守在播种现场,现场指导、协调解决问题,试验田播种工作顺利完成。

机械化播种

俗话说,“三分种,七分管”。为了管好试验田,工作组的同志们认真学习、研究大豆栽培技术规程,一个个都成了“土专家”,每周到地里转2、3次更成为了大家的习惯,工作组还专门指定一名同志给试验田记起了生产日志,将详细记录试验田播种期、生长期、收获期等全过程数据。为了田间管理更精准,工作组还专门请来专家帮助实地看,并和自治区农科院的专家建立了联系,每周把土壤、苗情等情况拍成照片和视频发送给专家,让专家给出主意,做提醒。种植户肉孜·阿吉逢人就说:“工作组把这块地当成了宝贝,经常来地里转,看到风吹开地膜了,就盖好膜,压上土,看到有苗子顶不出膜了就解放苗,还督促大家把没长出苗的地方补上苗,说是多一棵苗就多一分收成,真是比我们自己还上心啊”。

 

                                             

工作组毛晓斌组长说:“这120亩试验田种植模式是工作组经过认真调研和深思熟虑的结果。种植大豆能够有效培肥地力,可以为枣树和蔬菜种植提供养分,减少投入,前几天工作组已经帮助村民联系签订了收购订单,解决他们的后顾之忧,后续复播蔬菜的准备工作也已经展开了,只要管的好,保守估计每亩效益能达到2000元。更为重要的是在为70户种植户增加收入的同时,工作组住村未敢忘本职,当前各地‘农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进行的如火如荼,我们也希望通过试验田的探索和实践,详细记录全过程数据,并与其他模式进行对比,为南疆地区减棉、退棉后,如何抓好农业供给侧改革‘调结构、提品质、降成本、去库存、补短板’等任务提供鲜活的第一手资料和决策依据,为南疆更多的地方提供可复制、可借鉴的经验,为南疆更多的农户稳定增加收入尽我们农业人的一份力量”。

工作组体会,凡事不能只是停留在想和说,工作中也不缺想法,真正缺的是靠谱,这就需要我们多试、多干。想一千,道一万,不如实实在在的做一次。工作组也将沉下心,踏踏实实的度过这一年的住村生活,借着在最基层一线的机会,做几件实事,为大决策提供第一手资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