晨报社评:创新和谐小区 社区大有作为

30.11.2016  14:38

87岁的许金铮独自居住,儿女不常在身边,每天吃饭成了难题。最近乌市北山社区针对辖区 65 岁以上的空巢老人开展“爱心午餐”关爱活动,包括许金铮在内的首批12位老人享受到了爱心午餐。在水磨沟区康居社区,为方便居民买馕,社区出资就近建馕房,每周还向辖区居民免费赠送100个馕,这一举措让辖区居民纷纷点赞。在寒冷的冬天,读到这样的暖心新闻,不禁要为用心做好居民服务的社区新举措叫好。

服务是社区永恒的主题。随着社会转型,社区服务对象日益扩大、功能结构日益复杂,社区居民对居住环境、生活质量、精神文化等方面的需求日益呈现多样化的趋势,这种需求的变化,对服务覆盖面小、模式单一、服务项目少且能力有限的传统社区服务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如何提升辖区居民的幸福指数,是所有社区面临的同一道考题。

我们常说小事在社区、社区无小事。社区的工作既繁琐又细微,从穿衣、吃饭到住房、婚姻,小到柴米油盐大到疾病卫生,有些事看起来微不足道,但对于普通百姓来说就是生活中的大事。社区服务建设要想做得扎实有效,就得把一切群众的实际生活问题,当成社区工作者应当注意的问题,而做好社区服务的基本前提,就是摸清居民的利益诉求,以居民需求为导向。如北山社区书记李振玮介绍,之所以募集经费开展“爱心午餐”活动,缘起年初入户时发现,辖区退休老人多,仅 70 岁以上的老人就有 200 多名,其中独居空巢老人比较多,吃饭难问题较普遍,开展“爱心午餐”帮助老人解决吃饭难题应运而生。

以群众需求为出发点,这样的社区服务赢得了居民点赞。要把居民的好事办好、实事办实,还需要智慧和坚持。康居社区辖区1300多户居民中九成是贫困户,小区附近商业网点少,居民买馕不方便。为了促成便民馕房的开张,馕房的房租、水电费以及打馕需要的所有设备、器物都是社区提供的,打馕的师傅也由社区专门招聘,馕的售价比正常价格低5毛,这既为贫困居民带来了实在的好处,也保障了馕房顺利运转。值得预期的是,不论是便民馕房还是爱心午餐,这两项工作社区都不是好大喜功“一榔头”办事,如何惠及更多的辖区居民,已经列入两个社区明年的工作计划当中。

创新和谐小区,核心是创建一个让生活于其中的居民感到幸福的社区。两个社区的故事带来的启示是,社区工作没什么窍门,就是要设身处地、以心换心。只有真心诚意地把居民的每一件“小事”做好、做满意,才能增强社区服务群众、凝聚人心、优化管理、维护稳定的职能。以居民满意为出发点和标准的社区服务,因小而美,也因小而伟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