社区为外来务工姐妹撑起一片天

18.12.2014  04:17

  (记者王丽娜 梁淑芳)天山区大湾南社区的“流动妇女平安之家”——对于居民乔丽盼古丽·肉孜来说意义非常,因为,这里是她生活重新起步的地方。 

  12月17日,记者在此采访时偶遇乔丽盼古丽·肉孜,她告诉记者,社区“流动妇女平安之家”为外来务工姐妹撑起一片天。 

    学法维权对家庭暴力说不 

  清瘦、烫了小卷发,说话轻声细语,总是笑吟吟的。看着眼前的乔丽盼古丽很难想象,曾经在外人的眼里她是一个沉默寡言、“大门不出、二门不迈”、时常还会遭到丈夫家暴的家庭妇女。 

  “学会保护自己就是在那个‘家里’学会的。”在乔丽盼古丽眼中,丈夫打妻子是天经地义的事情,因为老公要一个人赚钱养家里所有的人,而在“流动妇女平安之家”的第一堂妇女维权课上,乔丽盼古丽学到,这是家暴,是违法的,自己要说“”。 

  回到家,乔丽盼古丽就把课堂上学到的内容一股脑儿地说给丈夫听,特别说到“家暴”两个词时,她故意抬高了音调。 

  再吵架时,乔丽盼古丽干脆把丈夫拉到社区的“流动妇女平安之家”。看到丈夫的表情,她觉得有了“震慑”。 

  如今,她告别了只围着孩子转的日子,在社区妇联干部的帮助下,成了一名保洁员。按她的话说,1800元的工资,自己花着自由,不再忍气吞声了。 

  说起转变,她强调,这才是自己想要的生活,敢直接表达想法,有自己的社交圈,独立又快乐。 

    结识新朋友体现自我价值 

  再有两个月,21岁的玛依拉·努尔艾合买提就要生孩子了,想到这些,作为好朋友的麦丽开·阿不都吾甫尔就迫不及待地出门,想陪这个妹妹聊聊天,帮她准备准备。 

  两年前,玛依拉从伊犁嫁到乌鲁木齐,成为了天山区延安路热西特刺绣培训中心的老板娘。 

  初来乍到,除了丈夫罗克曼·玉山闲暇时的陪伴,玛依拉没有朋友,也不知道能去哪里。 

  “是社区干部热孜亚推荐我去的。”在“流动妇女平安之家”,玛依拉年龄是最小的,文化程度却是最高的。她主动给大家翻译党的好政策,还有刺绣方面的专业术语,慢慢地,她与周围的妇女熟络起来,成为了朋友。麦丽开·阿不都吾甫尔就是其中一个。 

  “一个星期不见就想得很。”如今,在玛依拉的推荐下麦丽开·阿不都吾甫尔到刺绣厂上了班。 

  因刺绣厂吸纳的都是辖区无业人员,有些人技术不成熟,浪费材料是常有的事。 

  挺着肚子的玛依拉,总是捡起浪费的作品研究。 

  手巧的她还学习了机器刺绣,看到工人有绣错的地方,亲自上阵修改美化,总会“化险为夷”。 

  对于大家的称赞,她指指自己的肚子说:“两个人的智慧,强大着呢!” 

  “现在,她说话比我还管用。”罗克曼·玉山说,现在,厂子一年收入能达到10万元,有了妻子的帮助,离未来买大房子、买车的日子不远了。 

    学技能编织幸福“钱途” 

  学法律保护自己、交朋友拓宽朋友圈,“流动妇女平安之家”还为妇女们开设了专职培训,学技能编织自己的幸福“钱途”。 

  “一朵丝网花5毛钱,学两天就出师,一人一天能挣40元钱!”和以往相比,25岁居民努尔加玛丽·买买提还是在家做饭带孩子,不同的是,现在她可以一边做着这些家务,一边挣钱。 

  一个月前,位于大浦沟社区的“流动妇女平安之家”针对辖区妇女的就业能力,开设了“巧织女”手工艺培训班。只有初中文化的努尔加玛丽·买买提赶紧报了名。 

  “文化程度不高,又没有技术,好点的单位都不要。”努尔加玛丽·买买提坦言,在此之前,她已经找了半个月的工作了,始终没着落。 

  已经挣上钱的古丽斯坦·买买提说,这个学起来也不费力,每天也有事儿干了,自己有零花钱了,关键是在家里说话有分量了。 

  “我们现在每周都会集中组织大家参加丝网花比赛,大家坐在一起互相交流,创作出新的花样。”大浦沟社区党支部书记崔昊华说,社区已经跟相关厂家建立了合作关系,经培训合格的姐妹们还能接受订单,这样既丰富了她们的业余生活,又实实在在让居民在家门口挣到钱。 

  从首家“流动妇女平安之家”建立至今,全市已建立了27个“流动妇女平安之家”,这里既是维权之家、学习之家,更是活动之家。 

  “在现代都市生活中,她们应该得到关爱!”市妇联党组成员、副主席李永红说,这些女性远离家乡来到新的环境,有的急需找工作,有的想融入新环境,有的合法权益被侵犯需法律援助,“流动妇女平安之家”就是为她们提供完善的服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