确保动车安全飞驰——夜访“动车医院”

15.02.2015  12:57

   春运期间,乌鲁木齐铁路局每天开行动车4对,其中节前节后将达5对。

   每天晚上7时左右,是动车“下班”的时候,这个时候,动车是如何“休息”的?它们如何保持良好的健康状态,迎接次日数千公里的飞驰?2月12日晚,记者夜访乌鲁木齐动车运用所,了解春运期间动车的“夜生活”。

   越夜越精彩 “动车医生”工作从夜晚开始

   22时30分,动车基地检修库。

   宽敞明亮的检修库如同一个正规的室内足球场,列车股道依次排列。白天风驰电掣的钢铁巨龙,此时正“温顺”地停在检修线上,等待“体检”。

   伴随着阵阵鸣笛,刚刚结束兰州到乌鲁木齐南运输任务的D2701次动车组缓缓入库。几名地勤机械师立即忙活起来,开始供电工况下车内设施检修。

   机械师们喜欢用回家来形容它们的到来,在照顾这些“宝贝”的日子里,他们常年昼伏夜出,成了名副其实的“夜猫子”。

   临近春节,首次经历春运的兰新高铁逐渐迎来客运高峰。

   “春运期间,每趟车都满载着回家的旅客,关键部位都要更加细心留意。”乌鲁木齐动车运用所副所长姜家林说。

   “尤其是车轮踏面硌伤,是我们检查的重点之一。”姜家林说,“车轮踏面哪怕只有深度超过1.5毫米的硌伤,就必须把它推进动车临修库进行旋轮处理。毫不夸张地说,车轮上一个芝麻般大小的伤口都会影响整组列车的运行安全。

   记者进入地沟发现,动车车底与普速列车车底最大的区别是它不仅有普通的轮对,还有高度集成的一些电气化设备。尽管用电脑设备可以对动车进行全面“体检”,但人工“体检”仍然是一个必不可少的项目。

   就这样,他们每天晚上7时到次日早晨9时,要对三四组奔忙一天的动车组进行“体检”,天天如此。

   “对动车组的检修要求和标准是非常高的,必须确保动车出库‘零故障’”。姜家林说,“日夜坚守岗位,就是为了动车安全稳定运行。

   110应急指挥中心“远程医生”电话“问诊

   一间窗明几净的大办公室内,几个小伙子围坐在电脑屏幕前,监测着高速列车的运行状态。这里便是乌鲁木齐动车运用所110应急指挥中心。

   调度员石邹亮介绍说,这里是乌鲁木齐动车运用所处理运行动车组故障的一道有力防线,也是确保动车组运行安全的神经中枢,负责远程技术支持。每当动车组运行时发生急、难故障,而随车机械师无法处理时,都是通过致电这个“110”来解决。

   这是一群跟动车一起“上下班”的人。每天清晨,当首趟动车组列车“出工”时,他们便开始忙碌起来。一直到深夜,最后一趟动车“收工”入库,石邹亮和同事们才能下班休息。

   “保障列车安全是我们最大的责任。”石邹亮说,动车组运行速度快、技术含量高,一点小故障,就有可能造成列车限行、晚点或者事故,没有过硬的业务能力支撑,确保安全就是一句空话。

   为练就一双“火眼金睛”,调度员们的业余生活很简单,学习业务知识,与同事交流讨论技术细节,再就是抓紧休息,以保证次日高度紧张的“远程问诊”。

   去年11月16日,110应急指挥中心正式运营,可那时石邹亮的孩子才出生3天,还没来得及享受初为人父的喜悦,他就作为技术尖子被“”了过来。今年大年三十正逢孩子百天,而他也只能在岗位上通过视频看看孩子的变化。

   “别说春节不休息,整个春运我们都必须坚守!”石邹亮说,“没办法,对不起家人,但更舍不得铁路。

   为动车“洗澡”  一列车需15人清洁1小时

   动车风里来雨里去,每次进入检修库时都是“一身疲惫”,而动车保洁员的任务就是给动车“洗澡”,让动车变“清爽”。

   当晚23时许,在乌鲁木齐动车运用所内,一组15名保洁员分站动车两侧,长刷抹布飞舞,有条不紊地清洁动车外壁。

   50岁的保洁员刘素珍已经入行两个月,每天21时30分上班,次日凌晨四五时下班。“每列车最少擦两遍,保证擦干净。”刘素珍说。

   这个工作可不轻松,一会儿仰着脖子、举着3米多长的刷子上下擦洗车身,一会儿躬下腰清洗抹布换水,15个人1个小时擦完一列车,就像是做了一场全身运动。

   “刚开始胳膊酸疼得要命,脖子也受不了,一个星期后才适应。”刘素珍一边刷着,一边介绍着她的工作,“最怕遇到下雪天,车身都是黑黑的泥巴和冰雪,可难擦了,起码得三四遍才能擦干净。

   一阵忙碌后,灰蒙蒙的车厢恢复闪亮。

   13日凌晨,由机务、电务、通信、客运和车辆部门专业人员组织的联合验收组,对即将出库的动车组进行各项性能联检试验,确认动车组状态良好,具备出库运行条件。

   9时30分起,一列列“体检”合格的动车组,迎着晨曦从乌鲁木齐动车运用所陆续开出,开始新一天的征程。(袁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