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家305项目实施30周年暨丝绸之路矿产勘查开发战略研讨会召开 共同推进丝绸之路矿业资源带建设取得新突破  

10.06.2015  15:08

              6月8日上午,“国家305项目实施30周年暨丝绸之路矿产勘查开发战略研讨会”在乌鲁木齐召开,来自疆内外的院士、专家齐聚一堂,总结国家305项目实施30年来取得的巨大成就,并为促进丝绸之路矿产勘查开发建言献策,使其更好地服务于丝绸之路矿业资源带建设。自治区党委常委、自治区副主席艾尔肯·吐尼亚孜常委出席会议并发表重要讲话,会议由自治区人民政府305项目办公室主任段生荣主持,自治区科技厅厅长张小雷致欢迎辞,中国科学院刘嘉麒院士等专家作了会议发言。

会议现场

              作为历时最长、参与人数最多、在全国影响最广的科技计划项目之一,国家305项目实施30年来,共执行了10个国家科技计划项目、388个课(专)题,总经费达5.3亿元。来自全国的150余家科研院所、大专院校和企业参加了研究工作,获得省部级一等奖以上科技奖111项,其中国家科技进步一等奖就有2项;圈定金、铜、多金属重要成矿带50多条,提交找矿靶区200多处,普查评价基地68处,提交大型矿产基地16处,这些成果为新疆经济社会发展发挥了重要的支撑作用。

              会上,艾尔肯·吐尼亚孜同志表示,国家将新疆确定为建设“丝绸之路经济带”的核心区,为新疆各项事业的发展带来了千载难逢的重大历史机遇,地质科研和矿产勘查开发部门要主动参与“一带一路”建设中,要充分发挥项目的组织、实施优势和新疆的区位、平台优势,聚集全国优势科技资源,加快推进新疆地质矿产应用基础研究和共性关键技术创新,为新疆战略性矿产资源勘探开发提供科技支撑,为丝绸之路经济带核心区建设提供矿产资源保障。

              他强调,要利用好新疆向西开放的窗口作用,加强与中亚及俄罗斯的国际科技合作,特别是要加强金属矿产等资源的勘探开发合作以及资源境外加工和深加工技术的服务合作,形成上下游一体化产业链,为中国—中亚—西亚国际经济合作走廊和中巴经济合作走廊的建设提供科技引领;要发挥好国家305项目实施30年来取得的成果优势,特别是发挥好新疆中亚地质矿产资源地理信息平台的服务功能,为丝绸之路矿产资源研究和国内企业充分利用“两种资源”提供强有力的技术支撑;要组织好实施好国家科技计划项目,更要筹划好“十三五”项目,为国家305项目实施的下一个“30年”开创新局面。

会议现场

              丝绸之路经济带沿途国家和地区有巨量赋存的矿产资源,全球三大成矿域中的古亚洲和特提斯两大构造成矿域横贯全区,矿产资源合作是中亚区域合作的重点领域,不仅是我国资源安全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更是推动丝绸之路经济带建设、促进相关国家与地区经济增长和共同发展的强大引擎。

              张小雷同志致辞中提出共建丝绸之路矿业资源带的倡议,希望国内外专家和科研单位积极参与项目设计、推荐和研究,共同努力,推动这一专项尽快立项启动,为丝绸之路经济带和国家战略性矿产资源基地建设做出新贡献。

              (305项目办  郭宏  科技报社  李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