石油“花”上建起了“林海公园”

22.06.2018  11:30

原料林基地鸟瞰图。新疆油田公司供图

小王你看,这是我在林海公园外面拍的远景。

曹姐,这一大片树林长得太好了,里面肯定特别凉快。

那可不,还没走近呢,那凉风就扑面而来了。

6月20日,端午假期刚过不久,家住新疆克拉玛依市南泉小区的曹静正拿着手机,和同事分享假期里在克拉玛依市区周边林海公园游玩时的照片。

种树是几十年的渴盼

其实在20年前,照片里的地方还是一片荒芜人烟的戈壁。上无飞鸟,下无走兽,黄沙漫天,不见丝毫绿色。

那时候的克拉玛依地被非常贫乏,戈壁荒漠上除了白茫茫的盐碱就是偶尔点缀着零星的梭梭柴。”新疆油田造林减排作业区普林生态科技园负责人李冬民说。

自1958年建市以来,位于祖国西北边陲的克拉玛依,在许多人的眼里除了石油井架,就意味着戈壁和荒漠,像《克拉玛依之歌》里唱的那样:茫茫的戈壁像无边的火海......没有草没有水连鸟儿也不飞.......没有歌声没有鲜花没有人迹......

那时新疆油田的石油人不仅是为祖国找石油,更是克拉玛依的建设者。面对恶劣的环境、脆弱的生态,他们在为祖国奉献能源的同时,毅然决然承担起植树造林,改善当地生态环境的重任。

但由于克拉玛依降水量少,城市附近又没有水源,许多刚种下的树苗,尚未来得及扎根土地,就被肆虐的风沙吹倒,或者枯死。“家门口的树苗年年种,年年死,每年能活下来那么一两棵就很不错了。”李冬民回忆。

因为没有水,几代人的努力都换不来一片绿洲。

直到2000年8月18日克拉玛依河引水工程的竣工通水,克拉玛依才有了水。石油人40多年来对建设“戈壁绿洲”的希望才真正有了盼头。

林间套种。新疆油田公司供图

撸起袖子加油干

2001年,在国家政策扶持和自治区林业厅的大力支持下,“三北”防护林四期、荒山荒地造林和重点公益林保护等项目陆续启动,处在资源型城市转型期的克拉玛依决定实施造林绿化基地建设。

当年1月15号,43个突击队、300多台大型设备在茫茫戈壁开始了平地会战。

新疆油田绿委办高级农艺师陈新是当年第一批参加造林绿化基地建设的突击队员。从最开始的规划、种树,到后来的维护、壮大都有他一路走来的痕迹。17年后的今天,他依旧坚守在这片土地上。

提起建设之初的辛苦,陈新依然记忆犹新。尽管环境艰苦,可也许是大家太渴望见到一丝绿色了,就算没路、没水、没电,突击队员们仍旧热情高涨,加班加点抓紧建设,实现了当年平地、当年种植、当年成林的奇迹。

可植树造林终究不是一件一蹴而就的事情。

当初,我们为了尽快成林,只选了速生杨这一个树种,并进行了大面积覆盖性种植。”陈新边回忆边说,“但由于没有经验,又急于求成,造成了种植密度太高,3、4年过去了,林子中间的树长不起来,建设效果不好,维护费用却逐渐增高。

面对资金的困难,新疆油田公司毫不犹豫伸出了援手,并想方设法提供人力物力技术的支持。

可是就在大家以为已经走出困境的时候,2009年一场病虫灾害,让本已经初步成林的速生杨一夜之间遭受了几乎毁灭性的打击。

难受、心疼......精心呵护了8年的树,就和自己的孩子一样。眼见着就要长大长成了,可几个小虫子让我们的心血忽然全没了。”说起那场病虫害,陈新的眼眶还会有些湿润。

但难受归难受,问题总还是要解决的。看着劈开后几乎千疮百孔的树干,陈新整夜整夜地睡不着觉,思索着问题所在以及解决方案。

树林也要转型升级

考察调研、请教专家、科学论证......在经历过多种综合考量后,上级管理部门终于拍板决定要给树林转型升级。逐步增加种植了榆树、白蜡等37种树种,由单一的人工纯林向混交生态林转变,提高了树林绿地对病虫害的防御能力。

转型后,2010年的病虫害防治效果就达到了灭杀率75%以上,我们还根据林地的实际情况,进行天敌人工投放和飞机防治。目前为止已经达到了一个平衡,危害也控制在了可控范围内。”新疆油田造林减排作业区森防站站长牛春林介绍说。

现代化的防控手段有效地减少了病虫害,也提速了林海公园的林区建设。在自治区持续加大生态文明建设和环境保护工作力度的大环境下,克拉玛依荒漠植被保护规模不断扩大,这条东西绵延27公里、宽700米,拥有10万亩林地的造林减排基地(林海公园)成为了克拉玛依市与准噶尔盆地戈壁沙漠之间的绿色屏障,有效遏制了土地沙化的进度,气候条件也得到了明显改善。

据克拉玛依气象台统计,近五年,克拉玛依市年降水量多次达到了200毫米,大风近十年大于十级的日数只有1次,整体气候变化趋好,更有利于人类居住。

石西油田作业区荷花池。新疆油田公司供图

沙漠“盛放”荷塘月色

除了克拉玛依市周边的戈壁建起了“林海公园”,新疆油田公司还让生态环保工作紧跟油气勘探开发的脚步,延伸至了中国第二大沙漠古尔班通古特沙漠腹地的石西、陆梁、克拉美丽等油气田。

其中,石西油田的沙漠绿化被称为“沙漠明珠”,而最负盛名的景色,就是员工们依靠自己的双手,在沙漠中建起了一片荷花塘。

许多人来我们这里之前总以为能见到‘大漠孤烟直,长河落日圆’的景色。可当他们来到这里,才会发现石西油田周边沙漠的防风固沙做的非常好,茫茫绿植几乎覆盖了目所能及的沙丘。”石西油田作业区党委书记丁亮说,“我们在搞好周边防风固沙的同时,也号召员工参与到改善沙漠生态环境中来。

20年的时间,石西油田的员工队伍由最初的100人变为了如今的700人,而在员工们的努力下,石西油田的绿化面积也逐渐增加,苗木成活率由原来的40%提高到了90%。

据科学测算,石西油田防护林建成以后,防护林内的风速对比防护林外最多可以减少75%,刮风时空气含沙量可以减少90%,夏季防护林内地表温度要比防护林外平均低8℃-15℃,在员工生活环境不断优化的同时,沙漠生态环境也得到了极大改善。

如今的石西油田,4月李花灼灼,5月莺飞草长,6月刺玫盛放,7月荷塘飘香......每一份独特的景色,都成就了古尔班通古特沙漠里那颗最璀璨的明珠,而作为造就这些奇迹的新疆油田石油人,也将继续十年如一日扎根这片土地,为准噶尔盆地生态环保工作作出新的贡献。(陈洁、蔺媛)

(责编:韩成玺、韩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