瞄准需求,优化农业供给侧结构

14.03.2016  22:51

根据厅党组统一安排部署,3月8-13日,方侠副厅长带领农业厅春耕备耕第五督导调研组,深入到巴州的尉犁、若羌、且末和轮台4县12个乡(镇)20个村(队)走访50户农民,对当地春耕备耕生产,加快农业供给侧改革,转变农业发展方式,农业产业结构调整等情况,进行了全方位督导调研,在四个县分别召开了有涉农部门、棉花红枣辣椒等收购加工企业、种业和农资公司、电商、合作社种植大户等农业生产经营单位参加的座谈会。总的来看,各地党政高度重视,春耕备耕扎实推进,农业供给侧改革先行先试,结构调整趋于市场化,产业化带动示范显著。

一、春耕备耕情况总体向好

各级党政强力推动,州、县两级分别成立了督导组,对当前农业生产开展督导,明确工作任务,签订责任书,层层抓落实,春耕备耕生产扎实开展,农业结构调整进一步优化,惠农强农政策落实到位,各项综合配套措施有力,冬麦苗情总体好于往年,春麦播种有序开展,受前期低温影响,地温回升较慢,播种进度较往年同期略晚。

(一)农资储备充裕,春耕备耕有序展开。 据初步统计,全州已调运储备各类农作物良种3.07万吨,较总需求多0.79万吨(其中:春小麦种子0.74万吨,较总需求少0.85万吨;玉米种子0.08万吨,较总需求少0.09万吨;棉花种子2.17万吨,较总需求多1.73万吨;其它种子0.08万吨,与总需求基本持平);已储备化肥22.15万吨,较总需求少15.37万吨(其中,氮肥8.16万吨、磷肥7.75吨、钾肥3.38万吨、复合肥2.86万吨);储备农药0.33万吨、农膜0.45万吨、有机肥218.5万吨;检修拖拉机4.19万台,检修农机具7.56万台。

(二)调整优化农业产业结构,农作物种植趋于市场化。 受上年国际、国内大宗农产品市场低迷影响,大宗农作物种植趋于市场化发展,呈现出“订单农业增加、优势农业增加、主导农产品增加、品牌农产品增加、名特优稀增加”等。据统计,2016年巴州春播农作物种植意向面积528.73万亩,较上年实际面积减少33.22万亩。其中:春小麦63.62万亩,较上年减少3.47万亩;玉米43.41万亩,减少7.1万亩;水稻0.3万亩,减少0.06万亩;棉花291.92万亩,减少36.84万亩;加工番茄21.68万亩,减少1.03万亩;孜然2.67万亩,减少0.35万亩。油料作物4.71万亩,较上年实际面积增加1.24万亩;甜菜13.37万亩,增加5.78万亩;蔬菜10.47万亩,增加0.59万亩;瓜果类7.56万亩,增加0.13万亩;打瓜4.67万亩,增加0.55万亩;加工辣椒36.95万亩,增加2.07万亩;药材8.73万亩,增加2.24万亩;其它作物9.22万亩,增加4.17万亩。

截至3月11 日,巴州已播农作物12.8万亩,其中春小麦11.26万亩,蔬菜1.44万亩,甜菜0.08万亩,孜然0.02万亩。投入生产的温室大棚座数1.6万座,设施农业生产面积突破2.5万亩。另外,北四县开展的工业番茄、辣椒育苗温室已突破1500座。

(三)冬小麦越冬返青较好,粮食丰产构架基本搭建。 2016年,自治区下达巴州冬小麦计划面积25万亩,实际播种24.42万亩,其中,库尔勒市2.5万亩,轮台县13.13万亩,若羌县0.72万亩,且末县8.07万亩。由于去年冬季冬麦区降水偏多,田间墒情较好,冬小麦越冬情况普遍好于上年。据农技部门调查:一类苗12.95万亩,占总面积(冬小麦播种面积24.41万亩)的53.1%,较上年同期增加4.75万亩;二类苗8.65万亩,占总数的35.4%,较上年同期减少0.2万亩;三类苗2.81万亩,无旺长苗,占总数的11.5%,较上年同期减少0.04万亩。平均亩基本苗48.5万株,较上年增加2.14万株;单株分蘖数1.25个,较上年同期增加0.24个。目前冬小麦已开始陆续返青。

(四)粮棉油糖高产创建扎实推进,支农强农惠农政策落实到位。 2015年自治区共下达巴州粮棉油糖高产创建示范片30片,其中,小麦高产创建示范片3片,示范面积5万亩;玉米4片,面积5.018万亩;棉花20片,面积17.3万亩;油菜1片,面积1.006万亩;甜菜2片,面积2.169万亩。分别在和静、和硕、博湖实施了中央扶持蔬菜标准园建设项目各1个,其中博湖的为露地蔬菜标准园,项目已通过自治区的检查验收。

2015年巴州共争取落实中央和自治区各类农业项目25个,总投资32774.255万元(中央投资15032.985万元,自治区投资17737.27万元,地方配套4万元)。其中,补贴类资金20331.08万元,基本建设类资金5018万元,农场危房改造类资金4571.7万元,其他类资金2853.475万元。目前,农业补贴类资金已与农户基本完成兑付工作,财政专项资金类项目已基本实施完毕,确保了国家和自治区强农惠农政策落到实处。

(五)农业受灾严重。 3月2—4日,全疆遭遇一场明显的大风、降雪、降温天气。巴州、吐鄯托盆地、哈密的部分地区出现扬沙或沙尘暴,库尔勒、托克逊、淖毛湖、尉犁等7站出现沙尘暴。3月3日08时至4日白天,和静与和硕出现了8级以上大风,和硕瞬间最大风速达29.4m/s,强风在两地持续了7-10小时。和硕县、清水河农场、和静县、焉耆县设施农业遭受了不同程度损失,尤以和硕县、清水河农场受灾严重。据统计,全州农业受灾面积9038亩,设施农业受灾面积8532亩(绝收面积79亩),其中日光温室大棚7409亩,小拱棚1123亩,滴灌小麦受灾面积506亩,经济损失达2560.1万元。

二、紧扣农业供给侧改革,农业发展亮点纷呈

(一)尉犁县:棉花大县迎难而上,主动作为,成效初显。

尉犁县坚持把做强棉花产业作为强县目标,积极探索棉花全产业链发展。棉花收购加工企业、合作社主动到内地调研,与棉纺企业对接,按客户要求组织棉花生产,分品种单收单轧单垛,提高一致性与整齐度。主要做法: 一是 以众望合作社为平台,开展了“合作社+农场+轧花厂”的模式,统一品种、统一农资、统一技术服务进行集约化生产,统一配发棉制拾花袋、棉帽。对棉纤维长度达到28.5mm以上,马克隆值达到A级,强力达到28里牛特克斯, “三丝”在1克/吨以下的棉花,每吨加价1000元,敞开收购,实现了农企双赢。 二是 中良棉业“五统一”标准化生产,实现棉花优质优价。中良棉业推广机采棉模式5万亩,实行“企业+农村+农户”的模式统一品种、统一种植、统一技术、统一服务、统一收购,并承诺凡“双30”等级,衣分40的棉花,保底价5.5元,全部收购,对单产达到预期产量,“三丝”含量在1克/吨以下,全额返还种子费,并适当提高收购价。

(二)若羌县:以红枣为突破口,始终坚持 抓两头、促中间 ,促进了红枣产业红红火火。

以“优品质、创品牌”为核心,狠抓源头质量控制和终端市场销售,全力打造有机红枣生产,取得了初步成效。 一是 抓好两头, 一头 严查违禁农资,严禁农户、外来承包户使用剧毒农药、膨大剂、过量化肥,打击乱施肥、乱打药等,鼓励农户直接施用未经压榨的棉籽,不提倡使用未经无害化处理过的农家肥。 二是 末端主导,实现线上线下直销。利用网上销售平台新疆店、微商、各地农产品展销会等销售渠道,鼓励合作社、种植大户等积极进行产品分级网上销售,在疆内外设置直销店,减少中间环节,提高种植收益。同时,国家工商总局牵头,严厉打击网上销售假冒若羌红枣的行动,这是国家工商总局第一次专门针对一个县的农产品品牌组织开展打假行动。 三是 抓好中间环节。政府主导,农民参与,全程进行技术服务与指导,尤其对肥料施入、农药选择,冬季修剪等关键技术环节,提出具体要求措施,加大培训力度,为“若羌枣、味道好”打下了坚实基础。

(三)且末县:粮畜果良性循环,特色作物异军突起,互联网 + 农业初见成效。

围绕“稳粮、调棉、拓草、促畜、强枣、兴设施农业、扩特色”的农业发展思路,采取了行之有效的措施,既保证了粮食安全,又实现了农民增收。县财政拿出1800万元,补贴正、复播玉米200元/亩,引导农民种植玉米,为畜牧业发展提供饲草料,同时也为林果业发展提供了丰厚的有机肥,保障了且末红枣品质。

充分利用当地优势资源,大力发展以色素辣椒和高原香蒜。 一是 以合作社为平台,2013年10月引种色素辣椒,采取“公司+合作社+农民”的模式,入社农民120户,种植色素椒面积10000亩,增加了农民收入,为当地种植业调整提供了选择。合作社带头人主动到四川郫县等地生产豆瓣酱地区调研,与下游企业对接,按客户要求组织辣椒生产。 二是 发展高原香蒜,实施产业扶贫。高原香蒜种植在库木拉克乡江尕勒萨依村,为州级贫困村,平均海拔1680米。2015年,种植面积500亩,平均单产550kg,总产275吨,亩均纯效益4000元,今年将种植800亩,并开展不同纬度、不同区域试种,为下一步做大高原香蒜提供依据。 三是 阔什萨玛特乡在全县率先开展了电商、微商销售模式试验,2015年5月建成电商基地,引进果珍心疆果业、戈壁枣业公司和1789农牧业开发有限公司三家企业入驻。目前,基地网上销售已突破100万元,培养了一批懂得网上销售的新型农民,实现家门口就业35人,销售红枣150万吨,平均价格较当地批发价高10元以上。同时,利用基地开展去极端化宣传教育,收到了良好效果。

(四)轮台县:抓大户带农户,企农联手签订单, 短平快 项目促增收。

一是 试验示范小麦“”字田0.211万亩,推广种植新模式增加单产,展示种植新模式。 二是 致富能人牵头成立蔬菜专业合作社,有标准棚45座,蔬菜销售本县及库尔勒市周边市场。 三是 种植能手郭四洲有温室蟠桃16座,规模在全巴州最大,蟠桃品种由其本人从北京引进,通过筛选驯化,目前已进入盛果期,收入可观,单棚纯收益达2-3万元/年,温室已作为州、县两级技术培训点。 四是 沅江工贸公司作为棉花收购加工企业和种子销售公司,主动到内地调研,与棉纺企业对接,按客户要求组织棉花生产,按照棉花品质分等级、分衣分、分马克隆值加工垛放,增加“三丝”清捡工序,2015年实现由亏转盈。今年,与农民签订棉花种植合同8万亩,统一提供品种,统一管理,对农户种植其提供品种,收购期每公斤增加0.1元,对交售棉花“三丝”含量达到要求的再予补贴。 五是 冷藏库和烘干房成为农民增收的新亮点。哈尔巴克乡农民艾力,通过政府补贴项目,建设小型保鲜库3座,库容共计150吨,收购周边农民的香梨储存保鲜,目前,香梨已开始出库销售,价格在10元/公斤左右。还建设了烘干房3个,当年收购小白杏15吨,每公斤收购价5元,烘干并制成杏干3吨多,售价35元/公斤,除去成本和损耗,每公斤杏干净收益10元以上,效益非常可观。“短平快”项目的落地,还为本村农民提供了打工机会,增收了收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