白皮书:新疆文化遗产保护和传承取得成就

16.11.2018  19:57

  中新社北京11月15日电 国务院新闻办公室15日发表《新疆的文化保护与发展》白皮书指出,新疆文化遗产丰富,中央政府和新疆地方政府不断加强法制建设,推进文化遗产保护工作。

资料图:新疆乌鲁木齐市新居社区,老师为学前班的孩子们分发鸡蛋和蛋糕。中新社记者 刘新 摄

  据白皮书介绍,目前,新疆有各级文物保护机构189个,文物保护网络基本建成。截至2017年,新疆文物点9542处,其中世界文化遗产6处、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113处、自治区级文物保护单位558处。

  新疆历史文化名城名镇名村街区保护也取得显著成效。其中,多年来,中国政府对高昌故城遗址、北庭故城遗址、惠远新老古城遗址等一大批文物古迹进行修缮保护,抢救性保护修复3000余件珍贵文物。

  在考古发掘方面,截至2017年,新疆民丰尼雅遗址、尉犁营盘墓地、若羌小河墓地等8项考古发掘项目先后被列入当年全国十大考古新发现,出土了“五星出东方利中国”锦护臂、“王侯合昏千秋万岁宜子孙”锦被等国宝级文物。

  在古籍保护方面,2011年,新疆古籍保护中心启动第一次古籍普查工作,对重点、珍贵古籍的基本内容、破损情况和保存状况登记造册。之后又数次开展普查。截至2017年,完成古籍整理普查14980种。中国政府支持新疆以汉文和维吾尔文翻译、整理、出版了濒于失传的《福乐智慧》和《突厥语大词典》等古籍。

  在非物质文化遗产方面,2008年,新疆出台《新疆维吾尔自治区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条例》;2010年,《新疆维吾尔自治区维吾尔木卡姆艺术保护条例》颁布实施。一系列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制度,为科学、系统地抢救保护非物质文化遗产提供了制度保障。

  截至2017年,新疆完成23位国家级代表性传承人抢救性记录工作,运用文字、图片、音像等多种记录手段,对非物质文化遗产项目实施了抢救性保护。新疆维吾尔木卡姆艺术、柯尔克孜史诗《玛纳斯》、维吾尔族麦西热甫分别列入联合国教科文组织“人类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作名录”和“急需保护的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

  此外,新疆坚持尊重差异、包容多样、相互欣赏,充分尊重和保护各种民俗文化,实现多元文化和谐共处,各民族优秀传统文化得到有效保护和传承。新疆提倡各民族相互尊重风俗习惯,倡导各民族在衣食住行、婚丧嫁娶、礼仪风俗等方面崇尚科学、文明、健康的风尚。(完)

人民网评:为推动新疆地区文化繁荣注入强劲动力
  阵阵驼铃,丝绸之路留下千年不绝的传唱;座座古迹,中国新疆网
白皮书:新疆文物保护成果丰硕
  新华社北京11月15日电(记者丁小溪、许林贵)中国新疆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