癌症晚期就没救了?专家澄清癌症十大误区

16.09.2014  15:35

世界卫生组织报告显示,从公众、患者,到部分医护人员,都对癌症存在不少误区。台湾“华人健康网”近日通过调查总结出人们对癌症普遍存在的十大误区,《生命时报》特邀广东抗癌协会肺癌专业委员会常委、南方医科大学南方医院肿瘤科副主任尤长宣逐一澄清。

误区1:患癌主要由基因决定

台湾网站调查发现,1/5受访者认为癌症主要由遗传基因导致。

专家观点:事实上,遗传只是癌症发生的因素之一,环境污染、不良生活和饮食习惯、过度压力等,都和癌症的发生密切相关。有些癌症遗传风险较高,需要注意筛查,比如母亲患有乳腺癌,女儿患乳腺癌的风险为一般人的2~3倍。但有些癌症的遗传风险很小,比如结直肠癌患者中,仅有5%左右和遗传相关。研究证实,与基因相比,吸烟、酗酒、熬夜等不良生活习惯,空气污染、化学与农药残留等环境污染,对身体的伤害更重。

误区2:癌症不可预防

许多人认为,癌症防不胜防,不知生活中该注意哪些方面。

专家观点:世界卫生组织提出,1/3恶性肿瘤可预防,1/3可治疗,1/3可治愈,预防癌症的主动权掌握在每个人自己手里。美国癌症研究学会指出,防癌最简单方法是多吃果蔬,可减少20%患癌几率,并建议民众每日至少吃5份蔬果(1份约85克)、减少动物性脂肪摄入、保持标准体重、每天至少运动30分钟、戒烟限酒。只要坚守“预防重于治疗”的第一道防线,养成健康的生活方式,避免已知的癌症危险因素,再加上定期筛检的第二道防线,远离癌症并不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