深圳援疆干部张忠亮:在冰山上我感受到了“回归”

06.05.2015  06:05

  

张忠亮

  “深秋的帕米尔高原,天蓝得像洗过一般。行走在开阔的校园里,昆仑山巅流淌下来的雪水,沿着校园内一条水渠奔涌而下,汇入远处的塔什库尔干河。在苍茫的帕米尔高原,河水千回万转,执着向前,冲入浩荡的叶尔羌河。" 这是张忠亮笔下新疆辽阔却富于生趣的景致。

  然而,如果不是2011年那次毅然决然的选择,张忠亮应该会继续坐在鹏城那张熟悉的办公桌前继续他的读报评论工作。这些年在新疆挂职的经历的确改变了很多,按照他自己的话说,无数次下基层和普通的新疆老乡接触的机会,让自己有了一种“回归”的感觉,这种“回归”既是一种土地的回归,更是生活情怀上的一种回归。

   新疆,是一个可以有所作为的地方

  由于张忠亮仍在新疆挂职,采访只能通过电话进行。电话那头,张忠亮的声音沉稳和蔼,对记者的提问娓娓道来。

  “一方面,新疆自治区是文化资源大省,是四大文明汇聚的地域,文化积淀很深厚。另外,多民族创造了多元的文化。另一方面,新疆经济发展滞后,很多资源未经开发利用。现在各地援疆力度大,有后发赶超的态势。”凭借自己对新疆的了解,张忠亮坚定地认为:“新疆,是一个可以有所作为的地方。

  2001年,西部大开发。那一年,因为采访需求,张忠亮第一次来到新疆。“那时候觉得新疆很独特,虽然发展速度比较滞后,但多元的地域风貌足够给人打上深刻的烙印。

  2011年,援疆大潮。广东省宣传文化系统在省内选派赴新疆挂职锻炼人员。时任深圳报业集团深圳特区报理论评论部主任的他自愿报名前往,在家人和单位上级领导的理解和支持下,3月下旬,张忠亮来到了新疆。张忠亮被安排在新疆日报社工作,担任专刊部副主任,主要负责主撰稿和签发相关稿件和版面。

  2011年9月,挂职半年即将期满,因其工作出色,新疆日报社极力挽留,提出将他的援疆工作时间延长至三年。张忠亮二话不说便决定留下了。

  除了在报社的日常工作外,讲课也成了张忠亮在自治区工作的一部分。在疆期间,他多次去到党委政府有关部门、地州县市宣传文化系统讲课。除了传授自己的新闻从业经验,他还结合各单位的实际情况提出中肯意见,使得听课者无不受益。

  新疆自治区一直很重视推动文化人才队伍建设工作,凭借在宣传文化领域起到的模范带头作用,张忠亮自身也成为自治区新闻界唯一入选新疆“四个一批”文化名家工程人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