留住记忆中的乡愁让传统文化“活”起来
29.03.2016 15:06
本文来源: 政协
之所以发出这样的呼吁,源自去年自治区政协文史资料和学习委员会先后在喀什、哈密、昌吉等地就“传统村落保护”情况进行的调研。调研结果显示,由于传统村落多地处偏远贫困地区,村民迫切要求改善生产生活条件的愿望与村落保护之间的矛盾突出。加上对传统村落保护认识不足、过度商业开发以及法律缺失、保护标准缺失等,使我区的传统村落保护面临诸多困难。
名镇名村隐没山区戈壁
传统村落作为中国传统文化的载体,承载着大量珍贵的乡村物质文化遗产和非物质文化遗产。2012年,国家发布通知公示中国传统村落名录,截至2014年底,中国传统村落数量已达2555个。目前我区只有15个村落入选中国传统村落名录。
与内地省区相比,新疆47个民族成分呈现出鲜明的多民族并存与融合、多文化兼容与并蓄的特色。如有着“中国第一土庄”的鄯善县吐峪沟乡麻扎村,是新疆生土建筑典范,是一个人和地理融为一体、东西方文化荟萃一身、多元宗教相互汇聚的传统村落。
“很多具有历史文化保护价值的名镇、名村还隐没在山区戈壁中,亟待挖掘申报。”自治区政协文史资料和学习委员会原主任李维青列举了这样一组数据:目前我区共有乡镇766个,村庄8800多个,已命名的中国传统村落仅占全区村庄总数的0.17%,占全国传统村落总数的0.59%。
近年来,在新农村建设及城镇化建设进程中,我区一批传统村落的整体格局、乡土建筑、历史古迹、自然环境及人文环境等遭到了不同程度破坏。自治区政协文史资料和学习委员会副主任阿布都热衣木·买买提认为,“历史文化遗产丰富的传统村落的损坏消失,意味着世代传承的历史文化积淀的消失,更意味着大批具有文化传统教育价值和旅游潜在价值的资源消失,这对全区人民来说,是巨大的精神损失、文化损失、经济损失。”
让村民从保护中受益
自治区政协调研组了解到,目前我区传统村落保护工作稳步推进,各地不断加强领导、认真摸底排查,科学编制保护规划,多渠道筹措资金实施保护,已经初见成效。如哈密市根据不同传统村落的文物古迹和历史遗存,在制定好《规划》的基础上,确定不同的保护措施和不同的保护骨架。回城乡阿勒屯村以“王府王墓清真寺,民俗民情显特色”为保护骨架,五堡乡博斯坦村以“古寺古城依古村,一河四巷串古韵”为保护骨架。通过保护规划的实施,使传统村落既满足传统村落的保护和新型城镇规划的要求,又形成独具风格的村落特色。
自治区政协委员及有关专家认为,传统村落保护的关键是让原住民成为受益人和责任人。要将现代科技引入村落生产生活,推进农村基本医疗、教育等公共文化服务体系建设,积极改善生产生活环境,把原住民留在乡村。
“保护必须要与发展相结合。”政协哈密地区工作委员会主任魏天哲建议,要让保护发展成果惠及全体村民和社会共享,实现“保护促进发展、发展强化保护”的良性循环。
自治区文物局原副局长白建尧认为,传统村落保护最有效、最根本的途径是充分发挥传统村落的经济与社会价值,增加新兴业态,使当地利益相关者成为传统村落的保护者,也是受益者。他建议建立一支以村民为主体的修缮保护队伍,经常性、不间断地开展日常维护工作。“只有这样传统村落的整体风貌、文化肌理才能得以传承下去。”
注重人文生命挖掘
在2014年公布的第三批中国传统村落名录中,新疆有8个村上榜,其中有7个村隶属木垒哈萨克自治县。木垒在保护工作中除了进行一系列基础设施建设,还举办传统手工艺技术和美丽乡村建设培训班,组织乡村干部和文化传承人外出考察。
“我们提倡保护传统村落,并非情绪上的怀旧,也不是简单寻找一些文化记忆,它的价值不只是历史价值,更重要的是它的未来价值。”自治区文联副主席、自治区民间艺术家协会主席马雄福在说起传统村落保护的意义时说,保护传统村落,绝不是简单地对传统村落外在形体的修补,也不是被动地对抗岁月的磨蚀,而是更加注重对传统村落人文生命的挖掘,对传统文化在甄别基础上进行有序的传承。
自治区政协常委、自治区人大常委会原副秘书长买买提·乌斯曼说,传统村落的历史文化价值不仅仅体现在古建筑上,更体现在原住民丰富的生产生活方式、风俗习惯、精神信仰、道德观念等物质与非物质文化遗产共存的深刻内涵上,建议从自治区层面着手研究制定传统村落保护条例,完善法律法规,做到保护传统村落有法可依、执法有依据。(新疆日报:赵志芸)
本文来源: 政协
29.03.2016 15:06
乌鲁木齐市自然保护地整合优化成果公示
乌鲁木齐市现有各类自然保护地8个,批复总面积127992.市政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