用行动谱写援疆赞歌

06.01.2015  11:09

   用行动谱写援疆赞歌

   新疆日报网讯 记者韩沁言 1100个援疆项目、110亿元援助资金、1856个经济合作项目、1865.3亿元引进资金、4071名干部人才……一个个令人振奋的数字,勾勒出了2014年第八批对口援疆工作开展以来的崭新画卷。

  2014年,是第八批援疆工作的第一年,也是承前启后的关键之年。第二次中央新疆工作座谈会在北京召开,习近平总书记深情嘱托,为援疆工作谋划出新的“历史方位”:“谋长远之策,行固本之举,建久安之势,成长治之业”。

  春风化雨,润物无声。援疆已成为惠及民生、促进团结、凝聚人心的民心工程。

    民生建设:让我们的生活充满阳光

  昔日的戈壁滩耸立起一片红顶黄墙的民居,格外醒目。这是无锡市援建的帕米尔高原牧区定居兴牧示范工程点——无锡新村。

  艾尔兰别克·图尔地拜克的大舅朱马巴依2014年搬进了崭新的二层小楼,住上了水、电、暖、气、厕综合配套的房子。

  如今,在无锡新村,像朱马巴依这样住进崭新二层小楼的柯尔克孜族牧民有很多。

  艾尔兰别克是阿合奇县同心中学六年级学生,父母都是低保户,平时在饮食上很节俭。自从无锡援建实施“奶蛋肉”工程后,他每个月交10元生活费,就可以享受到264元的伙食标准。

  “每天都可以喝上新鲜的牛奶,吃上鸡蛋和肉,身体比以前更强健了。”艾尔兰别克·图尔地拜克说。

  艾尔兰别克的奶奶玛利亚·木哈西今年56岁。去年6月,她在阿合奇县人民医院诊断出腹腔巨大囊肿及胆结石,无锡援疆医疗队医生梁正为其进行了腹腔镜手术。

  出院那天,玛利亚·木哈西拿着出院结算单一看:住院总花费6371元,其中,新农合补偿5352元,无锡大病统筹救助资金补偿1019元,自己一分钱未花就治好了病。“如果没有大病统筹补助资金,这次手术就要花掉我们全家人半年的生活费,无锡给我们的帮助太大了。

  在和田地区的皮山农场,当地农民家家看上了清晰的电视节目。塞地买买提老人坐在炕头上,看着节目说:“北京援疆干部帮助免费安装了机顶盒,可以收到67套卫星电视节目!”对口援疆以来,北京援建的和田数字电视无线传输覆盖工程在当地农村实现了全覆盖,惠及10万户家庭。

  过去的2014年,全区上下及各援疆省市在落实自治区党委安排部署的“深化改革创新、聚力长治久安”系列活动中,始终坚持把改善和保障民生放在首要位置,真正打通“最后一公里”,将73%的援疆资金安排用于773个民生项目建设,将95%以上的援疆资金安排使用到基层。

  伴随着援疆工作的推进,一大批住房、学校、医院等援疆项目投入使用,改善了受援地各族群众的居住条件,提升了当地教育和医疗服务水平,受到当地群众称赞。

   产业合作:让更多的年轻人有了职业

  2014年,对21岁的姑娘塔吉木·阿比斯来说,是改变命运的一年。高中毕业的她,在家放羊一年多后,在阿克苏浙江产业园如愿找到了工作。

  “天天在家闲逛,很无聊。看到一些同学在企业工作,心里难免酸溜溜的。”塔吉木有些腼腆,但笑容难掩。

  塔吉木的老家在拜城县,牛羊是家庭主要经济来源。和她一样,由于当地就业岗位相对偏少,一些年轻人毕业后就在家放牧,有些年轻人甚至到处游荡,很难融入现代社会。

  2013年底,浙江省援疆指挥部引进的浙企——新疆冠鑫棉纺公司正式投产。塔吉木·阿比斯听说浙江产业园引进了不少企业,已经开始招工。2014年春节后,她就慕名来到阿克苏,经过职业技术培训,成了冠鑫公司的一名纺纱工。

  “这份工作真不错,比在家放羊好多了。”塔吉木·阿比斯说,现在每天上8小时班,每月休息4天,月薪3000多元,而且包吃住,还在厂里结识了不少汉族朋友。

  由浙江省投资1.5亿元援建的浙江产业园,仅2014年就新增就业人员3700名,近两年累计解决近万人就业,其中70%的就业者是少数民族群众。

  “就业是民生之本,也是稳定之策。”浙江省援疆指挥部总指挥徐纪平说,社会稳定、长治久安是援疆工作的着力点,浙江援疆工作注重以产业发展带动就业,年轻人有了职业,才能安心工作、幸福生活,筑牢社会和谐稳定的基础。

  民生牵着民心,援疆省市纷纷把促进就业作为对口援疆工作的首要任务。广东省在喀什推进西部电商产业总部基地建设,为当地大中专毕业生创造就业机会、提供创业空间;江苏省依托便民服务网点,大力支持受援地发展就业创业一条街,方便群众就近就地就业;浙江省按照就业、产业、职业技术教育“三位一体”的工作方式,在阿克苏推进劳动密集型产业援疆、农业“一县一品”产销示范等项目;安徽省计划外援助皮山县建设3万平方米标准化厂房,并引进了年产250万件服装生产线落户园区……

  自治区发改委统计,截至2014年9月底,自治区落实与19个援疆省市经济合作项目1856个,引进资金1865.3亿元,同比增长14.7%。

   人才培训:为受援地“造血”育人

  “在江苏省委学习的两个月,是我人生征途中值得珍藏与回味的一段重要时光,更是我学习工作的新起点。”曾在江苏省委党校第13期县处级干部进修班学习的刘开臣开门见山地说,“江苏省的改革开放发展为我们提供了经验和借鉴。

  克孜勒苏柯尔克孜自治州统计局局长刘开臣之所以能在江苏省委党校与来自江苏不同部门、不同地区的45位学员坐在一起学习,得益于江苏省对口支援克州前方指挥部自加压力,探索推广援受双方发挥各自优势的“嵌入式”援疆模式。

  这种被称为“合作共建,嵌入式援疆”的新模式,在江苏省委的支持下,迅速在江苏与受援地得到了广泛推广。双方干部人才交流、产业项目交织、文化旅游交融,实现援疆资金、技术、人才等方方面面的外部优势与当地自我发展的内生动力相互促进。

  与此同时,在江苏省对口支援克州前方指挥部的协调下,克州选派15名经济、社会管理领域的县处级干部到苏南挂职半年、跟班学习,选派百名青年干部到南京农业大学参加转型发展和招商引资专题研修班。

  以带队伍、强素质为目标的干部人才援疆给克州带来的不仅仅是这些,随着“嵌入式”援疆模式的推进,在总结继承并发扬创新前批援疆做法、评估人才项目绩效的基础上,还开创了“五化一体”(科学化谋才、精细化育才、多元化用才、信息化聚才、融合化成才)干部人才援疆工作格局。

  在阿克苏,浙江省通过创设人才工作室平台,开展人才培养、技术交流、课题研究、互学共进等活动,并加强各工作室之间的经验交流,使工作室成为内藏锦绣的窗口、服务群众的平台、民族融合的阵地。

  截至目前,浙江省在地区8县1市和兵团第一师阿拉尔市共建设试点传帮带工作室24个,500多名援疆干部人才与本地600多名干部人才签订帮带协议书。经过半年探索,浙江总结出“点对面”“点对点”“面对点”和“面对面”四种传帮带模式,人才工作室平台已成为学习的平台、成长的阶梯、辐射的中心。

  随着干部人才对口援疆培养工程的推进,十九省市去年仅采取“请进来、走出去”的培训方式,就为受援地培训各类干部人才23.12万人次。

  

截至10月底新疆市场主体达223.6万户
  石榴云/新疆日报记者任华、通讯员赵婷从自治区市场监督管理局获悉:截至10月底,新疆登记在册市场主体223.中国新疆网
10月疆电外送新能源电量占比超三成
  石榴云/新疆日报记者陈蔷薇从新疆电力交易中心有限公司获悉:10月,我区疆电外送电量为76.中国新疆网
穿梭在墩吾斯塘村的“最美逆行者”
  石榴云/新疆日报记者 韩沁言   卡点值中国新疆网
新疆着力培养5G技术技能人才
  石榴云/新疆日报记者范琼燕报道:29日,中国新疆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