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治区科技厅与中国农科院生物技术研究所开展战略合作

15.11.2017  15:58

10月31日上午,“一带一路”生物技术协同创新专项试点启动暨签约仪式在乌鲁木齐市举行。“新疆农田地膜残留物的生物降解”“盐碱特色农作物的分子改良”“干旱区特色植物的抗逆基因资源挖掘、保存与利用”和“高产优质功能性饲料作物遗传改良”等四个试点先行项目正式签约启动。
      这是落实自治区科技厅与中国农科院生物技术研究所签署的《“一带一路”生物技术协同创新行动战略合作协议》(以下简称《战略合作协议》)的具体举措。
      2014年,自治区人民政府与中国农科院签署了战略合作协议。今年,中国农科院生物技术研究所先后与我区科研院所、高校进行了多次座谈、交流,了解新疆农业供给侧结构改革的方向、建设现代农业的战略重点以及基础研究、高技术研究和交叉学科领域的科学问题。在此基础上,梳理出并完成了由国内相关领域院士、著名专家及新疆相关单位专家参加的项目可行性论证。6月,自治区科技厅与中国农科院生物技术研究所签署《战略合作协议》,商定联合开展生物技术领域的协同创新活动,通过协同创新发挥中国农科院的技术优势,借助新疆的区位优势和农业优势,进一步拓展与中亚各国的科技合作,同时提升新疆科技创新能力。
      据悉,《战略合作协议》将根据新疆现代农业发展的战略重点及对生物技术的重大科技需求,在科技创新、人才培养、平台建设与共享、国际合作等方面开展联合创新和深入合作。具体合作内容包括三个方面:一是每年定期组织“一带一路”生物技术高峰论坛;二是启动四个试点先行项目;三是发起“一带一路”生物技术国际合作专项。
      此外,在《战略合作协议》中约定的合作方式上,双方将通过今后的合作探讨国家“科技创新工程”稳定性经费与竞争性经费统筹利用新方式。如在专项经费来源与分配方面,双方将根据现有的项目计划类别进行经费支持,并根据项目绩效任务书和绩效考评结果,分配调整项目各个承担单位的经费额度。
      中国农科院副院长梅旭荣说:“此次战略合作本身就是一项重大的科技机制创新,改变了我们过去的项目组织方式,也改变了科研的评价机制。今天我们启动‘一带一路’生物技术协同创新专项试点,是中国农科院西部农业中心立足新疆,面向西部的又一重大举措,也是落实国家战略的具体举措。
      自治区科技厅党组成员、副厅长高旺盛说:“今天先期启动的‘一带一路’生物技术协同创新专项具有广泛的示范意义。首先从项目的立项机制,采取自下而上的方式产生,4个项目主要针对新疆农业发展的关键技术问题,选题准确,具有很强的针对性。其次团队合作具有示范作用。中国农科院生物技术研究所优选新疆研发团队,实现强强联合,深入推进智力援疆。第三在资源整合方面具有示范作用。一方面通过国家‘科技创新工程’给予支持,另一方面自治区科技厅将在新疆‘创新环境建设(基地、人才)专项’-自然科技计划、创新基地、创新团队中给予相应支持。同时优先支持中国农科院生物技术研究所联合新疆相关科研院所、大学共同申报‘NSFC-新疆联合基金’‘区域协同创新专项(上海合作组织科技伙伴计划、科技援疆计划)’项目。这是双方探索国家级科研机构与地方政府联合创新的科研管理机制,是建立中央财政稳定性经费与地方财政竞争性经费协同攻关的科研投入模式一次创新实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