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疆生产建设兵团七十八团的“玩石人”

29.07.2015  20:39

7月27日,在新疆兵团四师七十八团旅游商品市场,马俊收藏的一块珊瑚化石,以5千元成交。这些年,该团场林果业、畜牧业、旅游业给团场职工带来增收,职工群众富裕了,多元增收的渠道更多了,如今团场人也开始玩起了石头。当地的珊瑚化石、戈壁青玉、奇石,天地机缘巧合与团场人结下不解之缘,注定了这么一群人与石碰撞、交织、纠缠……又多了一条增收的渠道。

一个普通人,拿起一块形状嶙峋的石头,心头绝对谈不上“愉悦”,在一个残疾人肖刚眼里,冰冷的、毫无温度的观赏石,却化身为大自然的精灵,充满着诗情画意。在他的眼里,观赏石是一种按美学规律评价鉴赏的自然形成的艺术品。由于奇石是在自然界中形成,聚自然之神奇,自然成趣、不需要加工,所以一双挖掘美的眼睛必不可少,寻找奇石就成了一门“发现的艺术”。

他和那些“一心想着挣钱”的人不同的是,肖刚偏爱石头被人们挖苦为“不能当饭吃”的艺术,但也正是这些爱好,无形中将他拉入了一生的执着追求——观赏石。

2004年,他便骑摩托车开始“寻宝”,最爱去的就是河坝寻思形态各异的石头时,便再也拔不出来。石头像是“活了一样”,每个角度,在他眼里都呈现出别样的意趣:是无声的诗、立体的画,是凝固的哲理,是无法再生的大自然的杰作。

他开始了另一种生活,自学赏石知识,参加“奇石”比赛,还得了鼓励奖。他把时间都给了“石头”,尽可能地汲取赏石经验和知识,越深入了解,越能够感受这门“发现的艺术”的魅力所在。他要求自己,不断丰富自己的学识,开阔眼界,以期进入无限的想象空间。

赏石仿佛提供了一种‘仪式’,将个人体验与大自然的共同经历联系起来,让我能真实而不平庸地触摸生活。”谈论起赏石,团场“玩石人”杨玉琪眉飞色舞、滔滔不绝。

他从柜子里拿出一块收藏的奇石,脸上浮着神秘的笑容,“猜一猜这块石头我是怎么得来的”他身子向后仰,观察着大家的表情,嘴角上翘。

那是一块拳头大小的玛瑙石,质感温润,凑近一看,细细的纹路在石内扭曲、缠绕,像静水偶生微漾,看的人目光不由得深陷。没人敢开口去评价,大家面面相觑,生怕自己笨拙的语言降低了它的身价。

杨玉琪哈哈大笑, “这是我在山上哈萨克人家淘来的,人家用来垫箱子,被我捡了个漏”。语气间掩饰不住的是自豪。

真正的“赏石者”要的就是具备这种“沙里淘金”的眼力,这其中就充满着业内称之为“捡漏”——这一千载难逢,可遇而不可求的乐趣。

这两年,团场在路边摆奇石市场,大家都在在路边摆摊,放了不少形态各异的石头。路过的人很多,都在看热闹,有一次,一个旅游的人路过奇石摊,走过来低头看了一刻钟,便拿起一块巴掌大小,很不起眼的玛瑙石,连价格也没讲,直接买下。

周围有人发出哄声,“这种石头,哪都有,有什么稀奇”、“看走眼了吧你!”那个人笑了,把石头横着放在手心,说了一句话:“这是一幅国画白天鹅。”大家凑上来仔细看了良久,人群里又爆发了一阵响声,团场人玩石的阅历不深,被人捡了“”。

原本放在地上,那就是一块再普通不过的玛瑙石。再拿起来,细细观看,石头内衍生着一丝丝冰裂纹,像是一颗奋力生长的一棵小草要努力挣脱。再仔细瞧,这块石头俨然就像一只白天鹅,“鹅头”和“鹅尾”十分明显,栩栩如生。

这大抵就是赏石的乐趣与魅力所在,只要一个提示,外行人就会看得津津有味,仿佛魂也被勾了去。而赏石艺术家则只需拿起它,换一个角度,石头便有了生命,想象它们在遥远的林深之处默默生长,阳光慷慨,雨露倾情,源源不断的地气精华供它汲取。

整个观赏过程,明显感受到岁月一阵又一阵扑面而来,挟着流落日久无处安放的苍茫。

在“玩石人”眼中,观赏石是世上最古老的天然,它的“作者”可以是宇宙、是地球、是火山、是大海、是冰川,是风、雨、雷、电,是岁月、是整个自然界。它记载了地球的历史,等待被发现、认识、开启、欣赏、利用、开发。

而被发掘之后,观赏石的命运将得到第二次升华,这取决于“命题”。

在马俊的收藏室内,摆放着近百块形状各异、大小不一的奇石,每块石都被摆放在一块造型别致的“底座”上,旁边配有解释文字,告知参观者“这是一块什么石”。

夫妻恩爱”、“黑骏马”、“父亲”……一块奇石,配上这样的文字,就像是被赋予了第二次生命,这就是“命题”。这一最重要的环节,它渗透在审美感知的表里;活跃在记忆表象的全程;融汇进新形象诞生之始末。

马俊毫不讳言地说,“命题”是他最喜欢的过程,也是最考验赏石者“功力”的地方,奇石的命题决定它的身价。

他拿起一块方回头龟形化石,让大家看像什么。有人说是乌龟,有人说是回头看的鸭子。他笑了,意味深长地解释:“按理说我们可以命名它为《神龟》或是《回首》,但如此的话只是简单地依据外形来命题,没有充分挖据其内涵。我的命题是《乌龟赛跑》”,一副生动的画面在眼前展开,再回头看这块玛瑙石,愈加觉得有趣味,这的确是不同命题带来的趣味与内涵。

马俊的玩石功底通过这几年的捡石、赏石、加工打磨、买石积攒不少,每年出售奇石收人几万余元。她说每一个奇石都有一个命题,才好谈价格,他对命题做着这样的解读:“对观赏石的提升要根据石头自身的天然特征和形态,要有根有据地进行想象和联想,要遵循事物的自然规律和普遍真理,才能把具体的个人感悟上升到抽象的艺术表现。切忌天马行空的漫天空想。

马俊谈到了一个理想,他觉得七十八团的旅游业发展蓬勃,如果能把本地的奇石与旅游业结合起来,推向市场,我就能挣到更多的钱,这才是两全其美的幸事一件。

如今有一群团场人或更多的本土奇石爱好者一起交流奇石赏玩心得、共同提高,并与石雕深切合作,糅合两种艺术,使团场的“奇石”文化发扬光大。(通讯员 董永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