现代文化的生动实践:一针一线绘出多彩生活

20.09.2014  09:36

新时代女性爱时尚,穆斯林妇女也不例外,她们在现代文化的引领下,走出家门学文化,用双手和智慧创造财富,打开了一扇扇幸福的七彩门。

38岁的帕丽丹·肉孜是新疆吉木萨尔人,由于家境贫困,她和爱人一直靠低保生活。2012年,她跟一名老裁缝,学会了缝纫技术,由于价格便宜,找她做活的人很多,“后来,我萌发了创业的念头,社会变化这么快,女人哪能天天呆在家里”。

她先从小裁缝店做起,随后逐步扩大生产规模,开办了“帕丽丹金针缝纫厂”,并在乌市团结路和新华南路开了两家专卖店,从事婚礼用品、被套和枕头的加工生产,如今,她的生意红火,产品销往澳大利亚、瑞典、吉尔吉斯斯坦等国家。

我自己富了不算富,我要带更多的女性走出去……”帕丽丹说,她招的工人不分年龄和民族,只要有想法,愿意迈出家门挣钱,就一定会拥有自己的蓝天。

32岁的古丽是吉木萨尔县北庭镇泉沟村的农民,两年前,她从朋友口中得知帕丽丹的厂子招人,她从家庭中走了出来,“以前,我没什么技术,除了在家做饭就是带孩子”。

学会缝纫技术以后,她每月有2500元收入。“起初,丈夫和婆婆都不愿意,他们认为挣钱是男人的事。后来,我把做好的褥子和漂亮枕头拿回家,他们喜欢得不得了。”古丽说,如今,村子很多妇女都羡慕她“有工作”,买来料子向她请教裁剪技术,“走出家门以后,我的朋友多了,眼界也越来越开阔了”。

在帕丽丹看来,每个女性都“有魅力”,“每个时代的女性都值得尊重和赞美,我会和大家一起努力,把时尚和美丽展现给更多的人”。(白素君)

为学刺绣她卖掉新婚用品

38岁的帕丽丹·肉孜,烫着时尚的卷发、身着黑色的蕾丝上衣,在缝纫机旁耐心地指导工人作业,这个时尚的穆斯林女性,用双手裁剪出了精彩人生。

她的行为和思想,影响了许多人。帕丽丹说,作为新时代的女性,应该适应社会,揭开头巾,揭开传统的束缚,把漂亮的脸蛋和自信的笑容露出来。晨报讯:和帕丽丹一样,木垒县哈依娜尔民族手工艺有限责任公司的赛开尔·胡山,也是一位从大山里走出来的新时代女性。她告诉记者,由于不甘心“带孩子、做家务”的生活,她说服丈夫卖掉新婚用品,学起了传统的哈萨克族刺绣手艺。

2006年,她开办公司,引进先进设备和工艺技术,开发民族特色、地方特色,反映哈萨克民族文化的刺绣产品、家居用品和旅游纪念品,产品销往全国各地。

帕丽丹·肉孜:我萌发了创业的念头,社会变化这么快,女人哪能天天呆在家里。我自己富了不算富,我要带更多的女性走出去……我会和大家一起努力,把时尚和美丽展现给更多的人。”李瑞 摄

2013年,不满现状的赛开尔又先后去了浙江、北京、美国学习。她的刺绣作品《哈萨克族手工挎包》获得2012中国工艺美术“百花杯”铜奖、《哈萨克族新婚用品》获2013新疆工艺美术“新艺杯”特等奖,“我没学历,不过,我喜欢接受新事物,不断提升和改变自己。”她说,女人应该自强不息,勇敢地走向社会。

在木垒县另一家公司——胡杨绣文化艺术传播有限公司。70多位时尚漂亮的绣娘,熟练地操作着机器,成为一道亮丽的风景线。

该公司董事长温波介绍说,公司中的绣娘九成都是女性,均是来自牧区的家庭妇女和待业青年,“以前,她们在家里进行手工刺绣,现在,个个都是电脑高手和刺绣能手”。

哈萨克刺绣是哈萨克族的非物质文化遗产。以往,家庭妇女的刺绣成品都是自己使用或赠送亲朋好友,2010年起,公司从苏州聘请老师进行技术培训,把哈萨克刺绣的针法和苏绣相结合,打造时尚、精致的“胡杨绣”。

23岁的绣娘古丽加依娜·哈米提说,她高中毕业以后在家待业,去年,她从亲戚那里得知“胡杨绣”在招工人,就立刻前往学习,“现在,我不但会手工刺绣,对电脑机绣也很熟练。”说着,她在电脑前向记者演示了图形设计,“家人都说我工作后变化大,看到自己的作品被土耳其、哈萨克斯坦等地商人订购,我觉得特别激动和自豪,只要有梦想,每个女人都该大胆闯一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