环卫工人眼中的城市文明之变

22.12.2015  16:03

  (记者王丽娜 梁淑芳)干净整洁的市容市貌是一座城市最直接的名片,而被誉为“城市美容师”的环卫工人每天用双脚丈量着城市的道路,用双手装扮着城市的容颜。与此同时,他们也用一双双善于发现美的眼睛,见证着这座城市的文明之变。

  变化一:市民的文明行为多了

  一身橙色保洁服、一把扫把、一个手提式垃圾桶,这是“城市美容师”红庙子片区兴和三巷环卫工人布合力奇·买买提力的身影,也是乌鲁木齐市7万多名环卫工人的缩影。

  21日清晨7点,天还黑着,道路上的灯光线很弱,布合力奇弓着背,已经打扫起了责任区。

  “有些人不注意扔了垃圾,经过我的提醒,他们会觉得特别不好意思,然后把垃圾放在该放的地方。”说起巷道居民的变化,布合力奇的脸上露出了笑容。

  今年44岁的布合力奇,是沙依巴克区红庙子片区管委会一名公益性岗位环卫工人,她从事道路保洁已有6年。在她的印象中,自己刚开始在这条巷道里做环卫工人时,居民经常随手乱扔垃圾,她就跟在后面扫。

  从2011年乌鲁木齐市提出创建全国文明城市开始,首府的环境卫生整治力度加大了,环卫工人的任务重了。

  红庙子片区管委会城区管理服务中心副主任马榕蔓介绍,沙依巴克区大建委对整个区实施保洁评比考核,优秀的管委会将获得奖励,评比不合格的也会受到处罚,管委会则根据环卫工人的工作情况给予奖励和处罚。

  “现在好了,这里的居民都很珍惜我们的劳动成果。”布合力奇说。因为工作突出,她几乎每次评比都能获得200元的奖金,对她来说,这份额外的奖金是对自己工作的认可。

  变化二:相互的尊重多了

  阿勒泰路兴和市场附近,环卫工人石永见拎着簸箕边巡走,边扫拾路上的烟头、纸屑等垃圾,另一名环卫工人高春枝则擦着路边的护栏,遇到张贴的小广告会仔细清理,他们是一对环卫夫妻档。

  石永见告诉记者,他们两口子都过50岁了,今年是干环卫的第5个年头,以前为了保洁和人吵过架,也挨过打,心中的委屈只有自己知道。“政府对我们好得没话说,现在城市里的文明行为也多了,感觉挺欣慰的。

  环卫工人的待遇和社会认可度大大提高,不仅涨了工资,每天早晨有政府补贴的暖心早餐,修建了环卫工人暖心屋,社会人士还会给他们送手套、棉衣等御寒物资。

  远处,正在等公交车的市民赵鸣将烟头丢进烟灰缸。他说,“晴天一身灰,雨天一身泥,这是对环卫工作很形象的描述。我们少扔一次垃圾,珍惜环卫工人的劳动成果,就是对他们最大的尊重。

  正在擦拭护栏的高春枝起身点头表示谢意。她说,如今夏天送水、西瓜的也不少,这个冬天还收到了沿街商铺的休息取暖邀请,心里暖暖的,因为市民的理解多了。

  变化三:环卫工变得更自信了

  一组沙发、一张床、一块黑板、几条板凳,位于安居二巷自建房内有一间40平方米的彩钢板房,这是克东社区环卫班长高春梅在自家给班组里的26名队员开辟的休息区。

  在学习园地的黑板上写着:创城是什么?跟我们有什么关系?

  高春梅说:“这是这两天的讨论主题,创建文明城市,咱们环卫工人就是重要力量,得有主人翁意识。

  51岁的高春梅从事保洁工作已有13个年头,今年5月份被评为乌鲁木齐市级劳动模范。在她看来,环卫工人渴望待遇和地位的提升,更应提升自身素质,自信自立。

  鲁忠逊是高春梅班组的一名得力干将,最初从事保洁工作时,因与不文明行为的路人发生了口角,曾有居民说他“就配干扫地活儿!

  得知这一切,高春梅当即来到了这位居民家讲道理。“这里都是自建房,我们环卫工人一周不打扫,看看他的房子还能不能租上个好价钱。”性格直爽的高春梅说,自己就是城市里的“黄色橙子”,每天穿梭在大街小巷,到哪里,哪里就干净。

  “环卫工不丢人,我们不仅扫出了干净的城市道路,也扫出了一座城市的文明。”高春梅说,每次开会,说的最多的话就是让大家把头抬起来,对自己的工作自信起来,这座城市在变,这座城市的人在变,作为城市美容师,也得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