环保厅推进“洁净新疆”建设工作成效明显

15.07.2016  17:42

                为深入贯彻落实自治区党委“洁净新疆”建设重要决策部署,自治区环保厅和自治区政协办公厅联合印发关于《落实洁净新疆建设对口协商共识推进方案》,共同成立推进“洁净新疆”建设工作协调小组,建立长期无缝对接的沟通联络机制和议事协商机制。将开展生态文明建设示范区创建、推进废旧铅酸蓄电池无害化处理和利用、编制生态环境功能区划、探索生态补偿机制等方面作为推进“洁净新疆”建设工作的重要举措,取得了明显成效。

                  一、开展生态文明建设示范区创建工作

                  自2004年开展生态文明示范区建设工作以来,我区伊犁哈萨克自治州、克拉玛依市克拉玛依区已列入全国生态文明建设试点示范区,建成国家级生态县1个(克拉玛依市克拉玛依区),国家级生态乡镇35个,国家级生态村7个;建成自治区级生态县(区)10个,自治区级生态乡镇162个,自治区级生态村1201个。

                二、推进废旧铅酸蓄电池无害化处理和利用工作

              自治区环保厅全力推进自治区废旧铅酸蓄电池污染回收利用行业的健康有序发展,将其纳入自治区环境保护重点支持的产业范畴,在废铅酸蓄电池项目环评审查和审批中予以大力支持。2015年12月,环保厅按照绿色通道管理办法,主动服务、优先评估,在短时间内批复了吐鲁番鼎鑫再生资源科技环保有限公司年处理16万吨废铅酸蓄电池项目环评。新疆环境工程评估中心还积极指导新疆再生资源集团有限公司的7个地州废旧铅酸蓄电池收贮中心项目的选址工作,以确保收贮网点符合有关规划和环保选址要求。

                    三、编制《新疆生态环境功能区划

                以生态功能区划为基础,与相关部门既有分区管理模式衔接,建立了以生态功能区划为基础的“分类指导、分区管理”环境管理体系,扩展了《区划》工作的广度;将区域经济规划与生态环境保护目标有机结合起来,促进区域、产业合理布局和科学发展,提高了《区划》工作深度;进一步突出《区划》指南中资源开发引导区服务于能源、矿产资源开发的环境维护功能,合理确定各类功能区的边界,指导自然资源有序开发和产业合理布局,提出有针对性的维护生态环境功能的主要目标和差别化的保护对策,既强调保障生态安全、改善人居环境,同时也促进经济社会全面协调可持续发展。

                  四、设立专项资金,深入开展生态补偿工作

                一是设立了农村环境保护专项资金,用于支持农村饮用水源地保护、生活污水和垃圾处理、畜禽养殖污染治理项目,提升了全区农村环保基础设施建设水平。二是设立了自治区湖泊生态环境保护专项资金。每年投入5000万元,主要用于支持纳入国家和自治区湖泊生态环境保护试点范围的湖泊开展湖泊生态安全调查与评估、规范化水源地建设、生态修复与保护工程、污染源治理、环境监管能力建设等项目。“十二五”期间,自治区投入专项资金2.2亿元(其中2013年7000万,其余年份为5000万)用于支持3个国家湖泊生态保护试点项目(博斯腾湖、赛里木湖、乌鲁木齐河湖),同时启动了4个自治区湖泊试点项目(乌伦古湖、喀纳斯湖、柴窝堡湖、艾里克湖)。三是设立了生态修复专项资金。资金规模为500万元/年,主要以南疆三地州为主要范围,以沙漠边缘防风固沙林建设(种植红柳和大芸)和典型湿地保护为主要内容的修复工程。“十二五”期间,共实施生态修复项目41个,修复面积21.8万亩,总投资2950万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