综述:环保优先 生态立区 为美丽新疆增绿添彩

13.08.2015  13:50

     编者按: 自治区成立60年以来,特别是中央新疆工作座谈会以来,全疆上下牢固树立“环保优先、生态立区”理念,决不走“先污染后治理”的老路子,坚持走资源开发可持续、生态环境可持续道路,采取有效措施不断加大生态环境保护和建设力度,在天山南北绘就出一幅绿染新疆的生态画卷,在新疆大地上奏响一曲曲生态文明建设的乐章。天山网记者深入伊犁州、乌鲁木齐等地进行实地采访,反映生态环境保护和大气治理促进当地经济发展的实例。从今天起刊登第一篇《环保优先 生态立区 建设美丽新疆

    天山网讯(记者李敏报道)“我是第二次来喀拉峻,在我的印象当中,这个草原是我见过的最美的草原,原生态,无污染,天天在城市里喧嚣的气氛中非常烦躁,有时间到这里旅游,觉得心情特别放松。这里的牧民、草原、大自然融为一体,很和谐、平静、安详。”8月2日,在世界自然遗产地特克斯县喀拉峻旅游景区,一位来自台湾的游客尽情地抒发自己的感受。

    据悉,今年新疆的旅游旺季和天气一样火热,来自疆内外的游客感受原生态大草原的魅力。截止7月底接待游客人数达到82096人次,较上年同期33683人次,同比增长143.65%,旅游总收入同比增加224.9%。

    喀拉峻草原生态保护取得的成效只是新疆生态治理修复工程的一个缩影。中央新疆工作座谈会以来,自治区党委、政府坚持“环保优先、生态立区”发展理念,走“资源开发可持续、生态环境可持续”道路,将生态环保作为新疆“安身立命”的大问题全面部署,切实改善生态环境质量和人居环境,让生态环保为美丽新疆增绿添彩。

     发展绿色GDP 保护青山绿水

    中央新疆工作座谈会召开以来,自治区党委立足新疆区情,认真总结以往处理经济发展和生态环境保护两者关系的经验教训,提出了一系列符合新疆实际的生态环境保护新理念、新思路和新要求。经过五年多的实践,“环保优先、生态立区”和“两个可持续”的理念得到新疆上下的普遍认同,渗透到全疆各族干部群众的内心,见诸于全疆各族干部群众的行动。

    伊犁州对昭苏、特克斯、巩留3个生态文明建设试点县弱化了GDP和工业增加值的考核,而把考核标准瞄准了绿色GDP,为此,特克斯县自给压力,提出变劣为优,变边为中的理念,把生态保护和青山绿水,当做可持续发展的优势,产业结构围绕绿色产业调整,让这些看似附加值不高的产业成为中心,成为农牧民致富的优势产业。

    伊犁州特克斯县委书记刘莉介绍,通过集思广益,县里提出来“变劣为优,变边为中,变劣为优”发展思路,把生态保护和青山绿水,当做可持续发展的优势,通过产业优势结构的调整,让绿色产业成为中心,成为优势,成为民生发展,社会事业进步的可持续力量。“于是,我们县把支柱产业调整到现代农牧业、特色林果业、旅游、文化,以及一些以清洁电力为主的新能源建设。去年直接和间接参与旅游业的人数达到1.6万人,旅游产值达到1亿多元,今年到7月底已经达到1.52个亿,游客数达到47万人次,带动了商业物流,餐饮,农牧业的养殖、种植、加工等,使得参与旅游业的人数越来越多。同时,我们通过旅游富民,积极解决农牧民创业就业,农牧民的收入增加了,信心更加坚定了,对将来特克斯县走生态道路,发展绿色产业充满信心。

    在昌吉呼图壁县,根据中央支持新疆差别化产业发展政策,遵循“资源开发可持续、生态环境可持续”,科学合理有序开发利用资源,使资源在发展中得到科学、合理、有序开发。在呼图壁县工业园区的新疆昊锐新能源有限公司6万吨生物柴油项目现场,动物油脂、酸化油、废餐饮油等废弃的油脂正通过国际先进的连续酯化生产工艺和高效提取甾醇技术,被转化成了可再生的清洁能源-生物柴油。据公司总经理罗山说:“生物柴油是绿色、可再生的,能够降低柴油车的污染排放物的制品,变废为宝,把大家比较担心的地沟油和泔水油转化成绿色再生的生物柴油,这也是国家重点鼓励发展的新型能源。

    近五年来,全疆各族群众生态文明、生态自觉意识越来越强,加大重点流域水污染、大气污染治理以及农村环境综合整治,公众参与、损害担责等越来越成为共识。截止目前全区已创建国家级生态县(区)1个、生态乡镇35个、生态村7个;创建自治区级生态县(区)1个,生态乡镇141个、生态村915个,带来了“生产发展、生活富裕、乡风文明、村容整洁”的崭新面貌。

    巩留县巩留镇去年刚刚获得国家级生态乡镇,副镇长田江龙说:“生态环境改好了,群众生活更方便了,保护环境的意识更强了,对政府的信任度也提高了。通过生态镇的创建,带动了居民收入,现在我们居民收入达到17800元,连续两年在全县绩效考核优秀,位居前三位。

     青山绿水就是金山银山

    抬头见蓝天,这是乌鲁木齐人多年来的愿望。8月6日,乌鲁木齐市的手机用户都收到了一条短信:乌鲁木齐市今年上半年收获157个优良天,达标率86.7%,同比增加3天,6月空气质量居西北五省区首位。

    要“金山银山”,更要“绿水青山”。近年来,乌鲁木齐市大力实施蓝天工程,投入258亿元实施“煤改气”工程,成为全国首个气化城市,彻底改变冬季大气污染严重状况。2014年,乌鲁木齐市空气质量好于二级的优良天数达310天,占全年天数的85%,创有监测以来最好的记录。

    五年来,新疆强化大气、水、土壤等污染防治,深入实施农村环境连片整治示范工程,解决损害群众健康的突出环境问题,让人民群众能喝上干净的水、呼吸到新鲜的空气、吃上放心的食物。将乌鲁木齐市大气污染治理作为重要民生工程全力推进,围绕“供热、工业、扬尘、尾气”四大污染治理,累计投入资金454亿元,实施了以“煤改气”为重点的126个大气污染治理项目,累计拆除、改造431台大型燃煤锅炉,拆并燃煤小锅炉3.8万台,完成55家污染企业搬迁;在全疆率先实行机动车黄绿标分类管理制度,创新提出扬尘控制“五个百分之百”的要求。

    据悉,在巩固和扩大乌鲁木齐大气污染防治成果的基础上,新疆启动实施全区大气污染防治行动计划,自治区与14个地州市人民政府(行署)签订了大气污染防治目标责任书;积极推进奎-独-乌区域、克拉玛依、石河子和库尔勒市等区域大气污染联防联控,开展喀什、和田等城市沙尘型污染综合治理,着力改善重点区域空气质量。自2014年起,启动投资393亿元的新疆燃气化工程,力争到2017年末,全疆所有县市区政府所在城镇100%实现燃气化。

    同时,扎实推进水污染防治。完成了全区城镇集中式饮用水水源保护区划分工作,实施了128个农村饮用水水源地环境保护项目,开展了全区集中式饮用水水源环境综合整治专项检查,确保了人民群众饮水安全。

    积极推进农村环境连片整治工作,累计投入13.23亿元,对全区1833个村庄实施了环境综合整治,约占全区村庄总数21%,受益农牧民约295万,占全区农村人口总数26.3%。

    加强土壤、重金属污染防治治理。启动全区工业企业污染场地修复工作。新疆中泰化学股份有限公司西山事业部污染场地修复项目通过环保验收,修复总土方量1.64万吨。重金属防控领域达到了中等水平,全疆67个重点国控断面重金属污染物水质达标率为100%,所有地表水体和饮用水源重金属指标没有出现超标现象,全疆未发生涉重金属公共卫生突发事件。

     用法律守护青山绿水

    为保卫蓝天,昌吉、克拉玛依相继启动实施了“蓝天行动计划”和“蓝天工程”,计划到2016年底,克拉玛依市主要大气污染物排放强度明显下降,全市空气质量优良率达到88%以上;昌吉州基本消除重点区域重污染天气,使空气质量得到明显改善,优良率保持在85%以上。塔城、阿克苏等地,倡导绿色出行、低碳环保的公共自行车服务系统建成并投入运营。开展环境教育进党校、进学校、进机关、进企业、进社区、进乡村系列活动,引导低碳节能的生活方式,倡导全社会形成自觉保护环境的良好风尚。

    呵护碧水蓝天,需要最严格的环保制度和最严厉的法治手段来保驾护航。近两年来,新疆在执法实践中逐步探索并建立了环保、监察、公安、检察等多部门联合执法机制,采取了约谈机制、区域企业限批制度、媒体曝光及追究行政刑事责任等多种手段,打出一系列环保组合重拳。

    自治区环保厅厅长杜力洪•阿不都尔逊表示,要从根本上解决环境问题,最终还要依靠法律和制度,2015年1月1日起,被称为“史上最严的环保法”已经实施,我们要依法查处各类环境违法行为,切实保障各族群众环境权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