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栋:支教6年 钟情一生

27.01.2015  11:40

   和田没有忘记我

   2014年12月3日,努尔布拉克来到乌鲁木齐市第11中学,看望曾是她班主任的王栋老师。

   努尔布拉克告诉王栋,不仅她想念老师,她的母亲也很感激王栋老师,常常念叨老师在墨玉县支教期间义务给她补课的善事。趁这次母女俩到乌鲁木齐市看病,特意来看望老师,了却她们的一个心愿。

   “六年的和田支教生涯,给我留下难以忘却的记忆。”想起曾经的经历,王栋深有感触,“无论是我3次支教期间,还是在我支教结束回乌之后,不时有我支教学校的老师和学生来看望我。尤其令我难忘的是,为了方便我参加,同学们还特意在乌鲁木齐举办了一次同学聚会。平时他们还通过QQ问候我、关心我,与我保持着联系。在我去赴墨玉县支教期间,有同学还特意来乌市看望我家人,令我十分感动。

   身材瘦小、目光锐利的王栋是乌鲁木齐市第十一中学高中英语老师,他曾连续三次主动申请去和田地区支教,6年时间,他把青春奉献给了那片热土,把爱心倾注到那里的孩子们身上。

   “和田就是我的第二故乡,我与那里的孩子结下了深厚的感情。这些宝贵经历也给了我强大的工作动力。”王栋感慨地对记者说。

   学生就是我自己的孩子

   “您把生命中精力旺盛的几年奉献给了钟爱的教育事业。您是我们深爱的导航者,是我敬重的支教老师。”和田实验中学2008届学生姚锐在去年8月给王栋的一封信中这样写道。

   2005年8月,王栋受乌鲁木齐市政府和教育局的委派,第一次来到刚建校一年的和田地区实验中学支教,担任高一(6)班班主任。

   和田地区实验中学大部分学生来自全地区8个县市,家境普遍贫寒,一学期里住校的孩子和家人难得见一面。王栋就把这些学生当做自己的孩子对待。每个学生的生日他都记在心里,只要时间允许他都会买上生日蛋糕和学习用品送去一份祝福。当学生在生活上遇到了难处,王栋都会帮助解决,买校服、垫学费书费都是常事。他还坚持走访学生家庭,足迹遍布和田地区七县一市,最远的去过离和田市400公里的民丰县。这样一来,他不但掌握了学生成长的家庭背景资料,对学生今后的教育也能够有的放矢。

   记者在王栋的办公室里看到了45份《学生家访记录表》的复印件,“我们在民丰,离得比较远无法管束她,为此,请您多多照顾。”“感谢老师到民丰来家访,使我清楚孩子的学习情况。”学生郑小月的家长郑文琴、学生付剑霞的家长付松林分别在2005年12月4日记录表上的家长留言栏上这样写。

   功夫不负有心人。经过一年的努力,王栋所带的班被评为文明班级并获得学雷锋先进班级称号;学科成绩在同年级遥遥领先。更可喜的是,在三年后的2008年高考中,王栋曾经带过的班级学生上线率达83%,一半以上学生迈进了理想的高等学府,圆了孩子们的大学梦。

   在第二次支教期间,2008年5月的一天,王栋在和田地区实验中学校门口遭遇车祸,左脚踝骨骨折。按照惯例,他的支教生涯可以就此结束。然而,他心里放不下孩子们。3个月后,他瞒着老母亲、脚踝带着三枚钢钉,毅然回到了支教岗位。

   要关怀和激励孩子的成长

   2011年9月,王栋老师开始了他的第三次支教生涯。他被分配在墨玉县二中,负责七年级民考汉班和双语班的英语教学工作,并兼任民考汉班班主任。

   “学生需要学校和家庭的密切关注,尤其是关注他们的成长过程。建立学生成长档案,引导学生自觉总结与反思,提高他们自我管理、自我教育的意识与能力,可以激励孩子的成长。”王栋通过在和田支教时总结探索出的一条适合本地特色的教育教学新路子。

   学生成长档案的建立和使用,方便了新老教师的交替和教育教学工作的衔接,帮助了新来教师在最短时间内迅速了解和掌握所接管学生的情况。

   王栋还主持承担了《民汉合校背景下民考汉班级管理调查研究》的自治区级教育教学课题研究任务。此外,在教学中王栋开展了学科传、帮、带活动,为和田地区实验中学培养了一批优秀青年英语教师,如今他们已成为学校教学骨干。

   “王栋老师在6年的和田支教生涯中,为落实自治区教育对口支援工作,带动贫困地区教育事业发展,在极其艰苦的环境中做出了不平凡的业绩。”乌鲁木齐市教育局人事处处长谢圣龙接受记者采访时这样评价王栋。  (覃超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