45只卡塔尔猎隼“飞到”新疆 下半年再引进36只

25.05.2015  13:01

  5个小时的飞机,9个半小时的汽车,全程戴着眼罩……近日,45只猎隼辗转从卡塔尔来到新疆阿勒泰,这是新疆隼类繁育研究中心建成后首次从卡塔尔引进猎隼,经过30天隔离后,它们将正式入住繁育中心。  

  

图/新疆出入境检验检疫局提供

  “猎隼是猛禽,只要看到光就会飞来飞去,为了避免它们四处扑腾损伤翅膀、尾巴的羽翼,所以才戴眼罩的。”昨日,阿勒泰出入境检验检疫局综合业务科科长储成海告诉记者,只有在喂食时,饲养人员才会摘掉猎隼的眼罩。

  据介绍,从卡塔尔到乌鲁木齐飞行了5个小时,于5月21日13时左右抵达乌鲁木齐国际机场,当日,新疆出入境检验检疫局机场办事处人员特意给这批“珍稀客人”开辟了专门通道。经查验后,猎隼从乌鲁木齐出发,经过9个半小时的汽运,终于到达阿勒泰地区。

  “可能因为旅途疲惫、体力消耗过大,它们看起来不是那么精神。”新疆猎隼繁育研究中心工作人员陶永善在电话里告诉记者,这些猎隼体长在40厘米至60厘米之间,每只猎隼脚环上都带着编号,目前猎隼们住在繁育中心的隔离场。

  陶永善说,为了防止猎隼“打架”,每只猎隼都有自己的“地盘”,它们现在惟一的活动就是晒太阳。“它们目前还戴着眼罩,直到30天之后正式进入繁育中心才能取掉”。

  记者从新疆林业厅获悉,此次猎隼进口在新疆尚属首例。“我们计划今年下半年再引进36只。”自治区林业厅野生动物保护处处长史军说。

  据了解,新疆隼类繁育研究中心是由新疆野生动植物保护协会与卡塔尔国保护生态和鸟类协会共同合作建设的公益性项目,该中心的成立有利于引进利用卡塔尔国保护生态与鸟类协会隼类研究成果和人工繁育技术,通过人工繁殖,补充野外种源,扩大野外种群,从而促进新疆隼类保护工作。该中心计划每年繁育200只隼类在中卡两国野外放飞。

截至10月底新疆市场主体达223.6万户
  石榴云/新疆日报记者任华、通讯员赵婷从自治区市场监督管理局获悉:截至10月底,新疆登记在册市场主体223.中国新疆网
10月疆电外送新能源电量占比超三成
  石榴云/新疆日报记者陈蔷薇从新疆电力交易中心有限公司获悉:10月,我区疆电外送电量为76.中国新疆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