燕子矶街道上演“非遗大秀”

22.02.2016  13:17


8斤重的龙头舞得观众眼花缭乱,金红相间的莲湘棍成了“金箍棒”……在传统的元宵佳节来临之际,昨天,“龙舞、空竹、莲湘、秧歌 民俗闹元宵”文化踩街活动在南京市栖霞区幕府山庄小区举办。燕子矶街道用一场魅力非凡的“非遗大秀”,来庆祝元宵节的到来,表达对美好生活的祝愿。

交汇点记者 黄勇 通讯员 聂露露 文 交汇点记者 乐涛 实习生 张君妍 摄

莲湘棍成了“金箍棒

欢快的音乐声响起,时而用莲湘棍击打脚底、肩膀等不同部位,时而手掌反弹莲湘棍,嵌在“莲湘”内部的铜钱相互撞击,产生明快的节奏和清脆的响声,让人格外耳目一新……昨天,在幕府山庄小区篮球场,当穿着金色的演出服、头戴红色头饰、手拿金红相间莲湘棍的16位莲湘舞队员甫一亮相,就吸引了广场上数百名群众的眼球。

莲湘舞”最早流行于元朝,明清间较为盛行,在全国许多地方都有流行。莲湘舞的道具即“莲湘”,有的地方也叫“莲湘棍”,莲湘棍是用竹竿和铜片(旧时用铜钱)来制成,铜片在有限的空间运动,撞击竹竿发出响声。如今的莲湘舞场面宏大,是当今南京地区非常稀见的群众性广场舞蹈,既有文化品位,又能达到健身目的。

作为对非遗项目的传承,燕子矶街道文化站颇费苦心,早在12年前的猴年,就创编了“莲湘舞”节目《金猴闹春》。这次表演的节目《喜乐年华》更加猴年味十足。敲左肩、敲右肩,对称敲打,变换队形;莲湘棍击打脚底,手掌反弹莲湘,花色跳,如后踢毽子般的动作。穿着金色演出服的队员犹如一群“齐天大圣”,再现“金猴闹春”的风采。

63岁的舞蹈老师、队员李正飞告诉交汇点记者,在燕子矶流行的莲湘舞是栖霞区非物质文化遗产项目。两年前,街道文化站还把莲湘舞引入了燕子矶中心小学、太平村中心小学等校园。老师们通过把莲湘舞的基本演示与舞蹈结合起来,通过变换队形,和跑跳动作相组合,使更多的孩子对这项活动有了兴趣。

栖霞龙舞”后继有人

滚龙、腾龙、盘龙、穿龙尾、跳龙头、摆龙字造型……昨天的民俗活动中,要讲哪种民俗最热闹、最精彩,自然要数“栖霞龙舞”,上至老大妈舞龙队,中至金陵科技学院的学生,下至幕府山庄小学的娃娃们,各种舞龙表演看得人眼花缭乱。

风光的背后是不为人知的艰辛。表演龙舞,一条龙可不轻,每个队员双手要承受很重的力量。即便如此,“”依旧在大家的配合之下上下翻飞,举重若轻。燕子矶街道文化站董跃明站长告诉记者,在舞龙队伍里,龙头、龙中间的“身子”、龙尾是最难舞的。一个龙头一般有8斤重,龙身子和龙尾巴稍微轻一些,也有5斤重。舞龙头不仅要力气大,会使用腰部力量,还要能掌控全局,带动好整条龙的“走势”。栖霞龙舞是江苏省非遗项目,燕子矶能成为栖霞龙舞最活跃的地区,非遗传承人、国家级社会体育指导员张桂娣功不可没。她坚持在金陵科技学院学校、幕府山庄小学等学校开展龙舞培训,跟她学习过栖霞龙舞的小学生已经超过300人,她还带领孩子们参加过青奥会等大型活动。

念念不忘的是记忆

灯笼舞《中华全家福》,空竹、柔力球组合《激情绽放》,海派秧歌《紫竹聆风》……昨天的“文化踩街”活动表演,精彩纷呈。家住幕府山庄的居民谢奶奶说:“传统文化就是要在社区这样演、这样传,我们的生活才能越来越红火。

栖霞区燕子矶街道工委书记周传明在接受交汇点记者采访时说:“幕府山庄是南京市最早的、也是最大的经济适用房小区之一,由农民转变为居民,他们念念不忘的是值得回忆的乡村记忆。今天展演的都是非遗传承人和达人的表演,太有魅力啦。这些节目在全市也非常有看点,我们也希望他们保持常态,继续努力,把社区的文化活动推向新高潮……

在昨天的活动中还有感人的一幕。台盟南京市委为幕府山庄社区的5名品学兼优但家庭困难的孩子带来了帮扶金,希望他们能够继续努力,在社会各界的关爱下健康成长,做社会的栋梁。原来,从2012年起,台盟南京市委在这个社区建立了社情民意征集站;同时,每年都会资助帮扶3-5名困难儿童,并对10-12户困难家庭进行慰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