煤炭企业亏损大幅上升 结构性过剩引连锁反应

04.02.2015  14:30
 

  中国煤炭工业协会不久前公布的煤炭经济运行形势报告显示,2014年前11个月,煤炭企业利润同比下降44.4%,亏损企业亏损额同比增长61.6%,企业亏损面达到70%以上。

  近日,能源国策专家委员会委员、中国社会科学院教授、中央财经大学中国煤炭经济研究院院长岳福斌,神华集团党组成员、副总经理、 中国神华601088 )[3.24%资金研报]能源股份有限公司总裁韩建国做客中国 经济网,接受了《经济 日报》和中国 经济网记者的联合采访。

   结构性过剩引发连锁反应

  自2011年底以来,煤炭产业发展态势“急转直下”,煤炭市场供大于求矛盾突出,库存增加,价格下滑,企业经营压力不断加大,部分企业减发、欠发工资问题十分突出。

  “2014年,神华集团煤炭板块销售收入同比下降了17%,利润同比下降46%,有5家下属的煤炭企业出现亏损,其中乌海能源公司亏损额达27.3亿元。”韩建国说。从42家煤炭上市公司发布的2014年三季度报告看,有9家公司亏损,若无神华集团、 兖州煤业600188 )和伊泰B股,整个煤炭上市公司的净利润将是负数。

  岳福斌分析说,近年来,全球都在给新能源做“加法”,而我国煤炭产业也跟着做“加法”,而且在煤炭市场拐点即将出现时仍不断上项目。此外,在淘汰落后产能过程中,许多地方一直在建大型先进的煤矿,但在做减法时却进展缓慢。在这些因素的综合作用下,煤炭产业产能过剩的问题就愈演愈烈了。

  “在煤炭产业发展的黄金10年,大量的社会资本集中涌入煤炭产业,使得煤炭产业的固定资产投资保持了年均30%的增速,这已经为当前煤炭产能过剩重重地埋下了伏笔。”韩建国说。

  进口煤的冲击,也进一步加剧了国内煤炭市场供大于求的矛盾。 数据 显示,2009年,我国煤炭进出口市场总体平衡。但到了2013年,煤炭进口达到3.72亿吨,猛增了160%。此外,一些地方出现大量违法违规建设的煤矿,现已达到192处,总产能达到7亿多吨。

   结构调整良机来临

  2014年11月,我国公布了《能源发展战略行动计划》,明确将坚持发展非化石能源与化石能源高效清洁利用并举,逐步降低煤炭消费比重。到2020年,非化石能源消费比重达到15%,煤炭消费比重控制在62%以内。

  煤炭消费比重的持续下降,使煤炭产业面对严峻的挑战。根据测算,2015年至2020年,随着能源结构的调整,煤炭消费有望每年增加1亿吨左右。而我国煤炭产能已经超过40亿吨,在建规模10亿吨以上,远远超过需求量。

  随着供求关系矛盾的进一步加剧,煤炭将进入微利时代,而煤炭企业之间的竞争也将进一步白热化。韩建国表示,随着煤炭消费比重的下降,将有一大批落后产能和缺乏竞争力的企业被淘汰出局,这有利于加快整个产业的资源整合,提升产业集中度。

  记者了解到,近年来,我国煤炭产业集中度偏低的问题并没有发生实质性改变。数据显示,截至2014年底,全国煤矿数量1.1万处,平均单井生产能力只有30万吨左右,前4家大型煤炭企业的产量比重仅有2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