温州援疆教师开展读书论坛活动促交流

14.05.2015  10:50

  “做人应当拾金不昧,有骨气,这个酬金不应拿,”一位老师说。“我觉得这个酬金可以拿,既然失主愿意给,保安就可以心安理得地拿酬金,”另一位老师如此说。5月6日晚,在温州大学拜城实验高中温州援疆教师工作室里,援疆教师们正在热烈地讨论一个案例:山东省有位保安捡到人民币12万元,把钱交还失主后,失主拿了2万元给保安作为酬谢,但保安拒绝了,然而保安的妻子对保安拒绝酬谢十分生气,最终导致离婚。

  这个案例是“温州援疆教师读书论坛”第二次交流会的开场白。这次交流会由语文老师叶放梅主讲,他开场用这个案例来激发起所有参与者的讨论与互动,然后引导出“子贡赎人”的故事。进而根据他自己对《论语》的阅读心得,讲解了孔子的人伦理想、社会理想以及国家理想。

  叶放梅老师首先讲解孔了的理想根本处在于对人心灵和品格的塑造。其中“”是孔子思想的核心,而“孝悌”又是“”的内核;“”的外在表现主要体现于行动和形象,在行动上要“遵礼乐”和“执中庸”,在形象上要塑造“文质彬彬”的“君子”形象。以上是孔夫子对人“内圣”的要求,进而达到“外王”以至于“大同”和谐的理想社会。接着讲解了墨家“兼爱”与儒家“仁爱”、老子“以德报怨”与孔子“以直报怨”等诸子之间看似相近其实大不相同的观点区别。最后援疆教师们一起从学术角度热烈地讨论了“德治”与“法治”当如何有机结合。

  援疆老师结合自己的教学内容,发挥自己的学科特长,利用“读书论坛”来交流心得,使不同学科之的知识得以相互渗透,即提高了大家的人文素养,也使主讲人凝练了自己的学科素养,更加有利于援疆教学工作。援友数学老师杨福权说:“平时忙于研究数学教学,如何提升数学的教学效率,今天听了语文老师叶放梅的讲座,收获很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