深读:一双“巧手”

02.07.2015  11:13

阿不都热合曼在用维吾尔文书写记者的名字

    新疆网讯(记者吴杨摄影报道)很多年以后,当阿不都热合曼·尼亚孜写着娟秀的维吾尔文时,他会想起父亲数十年前的那句话:“可以不写字,但要有文化有知识懂道理。”如今,他不仅能靠写字这门手艺吃饭,还如父亲期许的那样有文化懂道理。

    用维吾尔谚语“辛勤劳动的人,双手就是万物的父亲”来形容阿不都热合曼的36岁人生或许最为恰当。早已失去了双亲的他是不幸的,但同时又是幸运的,因为他凭着一双“”,撑起了自己和妹妹的生活,也撑起了一个人的自信和自强。

    6月30日12时许,白花花的太阳把阿不都热合曼的打字复印店晒得如同蒸笼。这个位于新疆乌鲁木齐市BRT3号线南门车站旁的小店外墙上,挂着一个有维汉两种语言的牌子,牌子上写着“换零钱便民服务点”。

    一位老人拿着一张五元钱递了过去,阿不都热合曼打开抽屉,点出五张一元钱,用手腕夹着送到老人手上。

    这是一双手?不,确切地说,这是一双“手腕”——从腕关节以下,没有手掌和手指,是两个已经磨出老茧的肉球。

    阿不都热合曼打开抽屉、数钱、取钱、码钱,靠的就是这双球状的灵活的“”。

    看到这双“”,来换零钱的老人愣了一下,虽然一手提着东西,但还是伸出双手,接过了阿不都热合曼换来的五张一元钱。

    一双倔强的手

    生在吐鲁番的阿不都热合曼3岁时不慎掉入热馕坑失去了双手。到了上学的年纪,父亲带着他找去了学校。第一个学校的招生老师看到阿不都热合曼,婉拒了。在第二所学校,父亲对校长说:“我的孩子虽然没有手,但他还有耳朵和眼睛,还会思考和说话。他可以不写字,但一定要有文化有知识懂道理。

    这句话让阿不都热合曼终于迈进了学校的大门,老师为了照顾这个特殊的孩子,允许他不交作业。但父亲的话让小阿不都热合曼记忆深刻,“我要证明,我可以和其他同学一样”。

    从上一年级开始,阿不都热合曼就学着用嘴咬着笔头,送到两只手腕中夹住。铅笔笔杆是圆的,手腕上的伤口也早被磨成了圆形。笔一次次掉落,嘴就一次次将其咬起来,再送到两只手腕中间。一个字母、一个拼音,别的孩子写一遍,阿不都热合曼却要写上三四百次。钢笔用坏了多少支已经无法统计了,可手腕由红变肿,再由肿磨出泡,泡破了变成老茧,后来老茧也越来越厚。

    “这就跟人饿极了,需要用筷子吃东西一样。”凭着这股倔强劲儿,阿不都热合曼的作业不仅一次都没有迟交或不交过,就连写出的维吾尔文也显得舒展灵动。

    1996年,高中毕业后,阿不都热合曼考取了新疆残疾人职业技术学校,学习文秘专业。但由于毕业后没找到合适的工作,从2001年起,他那能写出漂亮字体的双手,开始卖起了书报。

    每天天不亮,他就得去批发当天销售的报刊、杂志。然后露天摆放在南门地下街的入口处,一遇到刮风下雨,满地的书报没来得及收就被风刮跑、被雨淋湿。这让他稍稍感到有些失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