深度:“小饭桌”的良心与口碑

21.10.2014  19:35

小饭桌的历史无法追溯,但因为就餐便宜,离学校近,有人帮忙接送孩子,孩子放学有地方去,“小饭桌”很快受到了上班族家长们追捧。对于这个本报也曾报道过多次的话题,随着食品安全问题持续受到关注的现在,依然备受关注。请和记者一道,走进这家“小饭桌”的厨房,从选菜、洗菜、炒菜到环境,仔细看看它由“”转“”的发展变迁。

在乌鲁木齐市,像这样的“小饭桌”在学校周边还有不少(资料图片)

10月15日上午,包雨生抬头看看墙上的钟表,加快了切菜的速度。再过40分钟,孩子们就要放学了。

56岁的包雨生当天准备的是炒土豆片、肉炒小白菜、西红柿炒鸡蛋,主食米饭。

从2009年开始,他和妻子一起在和平南路附近的高层租房创办“小饭桌”,5年来,包雨生都是“小饭桌”的主厨。

说起涉足“小饭桌”这一行,据包雨生的爱人马英介绍,她和丈夫早在15年前就因为工厂效益不好下岗,随后也陆续做过一些生意,但都没有做的多长久。5年前的一天,她发现关于“小饭桌”的广告纷纷贴在学校附近,打听后得知“小饭桌”就是管附近上学的孩子中午一顿饭。

一开始还不会,就先到幸福路一家‘小饭桌’打工。”包雨生说,干了两个月基本摸清了所有的门道,便和妻子一起经营了自己的“小饭桌”。

5年前孩子正好上大学住校,可以腾出精力做生意。”马英说,他们也想好好经营给孩子再存一笔学费,让生活宽裕些。

在客厅的墙上挂着两张证件,包雨生坦言刚开始涉足这行时也是“黑户”。“根本不知道要办理什么手续、在哪办。也是因为媒体上报道得多,很多家长特别重视。才和妻子通过打听补办了‘健康证’、‘营业执照’。

其实,在2011年8月,市政府颁发了《乌鲁木齐市学生小饭桌监督管理规定》,对首府私人开办的“小饭桌”进行管理。《规定》要求,“小饭桌”开业前应当向辖区餐饮服务监督管理部门申请办理“餐饮服务许可证”,获准后方可经营。同时,经营“小饭桌”还必须取得工商部门颁发的“营业执照”,经营负责人要与学生家长签订“食品安全承诺书”。《规定》还要求“小饭桌”有独立的食品加工操作区、就餐和休息场所,食品加工操作区面积不得小于8平方米。

做饭 煎炒烹炸中的责任

每天早上9点40分左右,包雨生都会给距离出租房约50米的一家蔬菜店老板李秀红打电话,向她报当天做饭所需要的食材。

李秀红经营菜店已有六七个年头,每天天不亮就骑着三轮电动车去最近的凌庆蔬菜批发市场进菜,每样菜都买最新鲜的。等回到自家的菜店时也会比一般零售价格每公斤低5毛至1.5元卖给包雨生,附近有三家“小饭桌”都是她负责送菜服务。

包雨生的“小饭桌”有12个孩子,每天管中午和下午两顿饭,每天的蔬菜需求量也不少。每顿饭购买的每种蔬菜至少得在2公斤至5公斤,炒菜用羊肉至少得500克左右。

买菜也有技巧,尽量购买当季蔬菜,一些价位较高的比如蒜薹、豇豆买的很少。”包雨生说,虽然经常让菜店送菜,但他还是要隔三岔五走走市场,看看菜价。

马英算了一笔账:12个孩子每天两顿饭,每月上课约24天,每月收费按照孩子的大小每人400元至800元。刨去做饭开支、水电气费、2400元房租等,每月能有5000多元的收入。

做了这么多年‘小饭桌’,总结一句话就是凭良心在做。”包雨生说,谁家都有孩子,人家信任你,将孩子放在这托你照顾,就该负责任。说着话,6个拳头大小的土豆已经切成片,包雨生用刀背将切好的土豆片和一些辣椒丝装在一个盆中。顺手用抹布擦了擦刀和案板,又在水龙头下使劲将抹布洗了几遍,“做饭没什么难的,主要就是干净。其次就是把伙食搭配好,让孩子们吃好就行。

包雨生说,近两年因为同行竞争压力大,“小饭桌”也不好做。在和平南路西一巷中就五六家“小饭桌”,每到开学季,大家都会到校门附近贴广告。据市食品药品监督管理局和市工商局统计,截至2013年年底全市学校周边“小饭桌”已有611家,131家办理了餐饮服务许可证,比2011年底翻一番,持证率从当初的3.3%增加到21.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