深圳对口支援喀什五周年 “深情”援疆立体帮扶

12.05.2015  19:31

  位于深圳产业园的中航产业园是深圳市重点援疆项目,建有综合楼、展贸中心、物流配送中心、汽车商贸物流中心等主要建筑,预计今年可实现产值5亿元,解决就业800人。

  五年前,中央召开新疆工作座谈会,开启了新一轮对口援疆工作的大幕。作为援疆19个省市中唯一的计划单列市,深圳对口支援喀什地区的喀什市和塔什库尔干塔吉克自治县(简称塔县)。

  南海之滨的经济特区和古丝绸之路上的西部明珠,从此结下不解之缘,心手相连,向着共同的理想进发。

  整个“十二五”期间,深圳实际投入援疆资金38.5亿元,超额完成深圳“十二五”援疆综合规划确定的投入33.5亿元的目标任务。

  产业援疆、人才援疆、教育援疆、文化援疆、社会建设援疆……在深圳对口支援新疆喀什“一市一县”五周年之际,记者踏上喀什的土地时发现,“深情”援疆、“立体帮扶”,正推动着一座充满活力的城市在祖国西部冉冉升起。

   产业引领:“一城一园一校”促进产业就业援疆良性循环

  深圳援建,给喀什带来了什么?深圳援建,将给喀什留下什么?这是喀什当地干部群众关注的焦点,也是深圳援疆干部不断思考的问题。

  开车行驶在深喀大道上,看看两侧现代化和民族气息相得益彰的住宅、商业区、图书馆,傲然挺立的塔吊,还有一块块巨大的项目建设效果图,很多人心中便有了答案。

  这条由深圳援建的城市主干道,双向8车道、长近10公里,中间绿化带宽15米,贯穿喀什新城、连接喀什老城,2012年初开工建设,只用了1年就实现了全线贯通。

  更为令人瞩目的是,就像当年深圳沿着深南大道不断“前行”一般,在深圳对口援助喀什的这五年间,随着建设项目的推进,在原来的戈壁滩上,新城、产业园、大学正在崛起。

  在这新春天的故事的乐章中,深圳援疆人把这最响亮的音符叫做“一城一园一校”,即深圳城、深圳产业园和喀什大学。

  要“输血”,更要“造血”,深圳市委、市政府将“一城一园一校”建设确定为对口援疆的重中之重,举全市之力,

  着力打造体现“深圳质量”、展示“深圳标准”的标杆项目和精品工程,促进产业援疆和就业援疆形成良性循环。

  五年间,深圳援疆人打破了严冬无法开工的惯例;五年间,深圳援疆人以“三天一层楼”的“深喀速度”创造了当地的经济标杆。

  如今,深圳城一期工程基本完成,2.7万平方米商业中心及10万平方米的甲级写字楼已部分投入使用,成为了喀什东部新城第一个具备商业及办公条件的区域。

  深圳产业园一期14.2万平方米标准厂房、产业综合服务中心、食堂、配套人才公寓和7.3公里园区道路已投入使用,水电气暖等管网工程同步配套建设完成。2.5万平方米的深喀科技创新服务中心已投入实质性运作,可同时孵化企业200家。

  “一城一园”的快速建设、基础配套设施的不断完善,加快了喀什聚人气、聚商气的速度。来自深圳援疆前方指挥部的统计数据显示,目前“一城一园”入驻企业29家,投资总额137.25亿元,累计完成投资22.77亿元,已带动就业1500人。

  此外,由深圳安排10亿元资金支持建设的喀什大学,学科楼、行政楼、会堂、学术交流中心等16个单体建筑建设进展已于2015年3月初开始桩基处理。经教育部批准,下个月,喀什大学将挂牌成立。

  在祖国边陲的一片戈壁之上,一座基础设施配备完善、汇聚现代高端服务业和制造业的现代化新城拔地而起,正在引领整个南疆地区蓬勃发展。

   民生为本:近八成援疆资金用于民生

  走进喀什市吾斯塘博依路的市第十八小学校园,左侧的小花园内,草木青青,旁边运动场内,学生们在跳绳、踢毽子……

  谁能想到,在五年前,这还是一所没有运动场地和教学功能区、学生要轮流做操和上厕所的旧学校。

  类似的变化还发生在塔县。

  五年前,塔县老医院整个医院甚至没有洗手间,塔县老百姓得了大病就要往300公里外的喀什市跑。

  如今,按照二甲标准新建的塔县人民医院,CT等大型医疗设备一应俱全,新增床位100张,塔吉克族同胞从此大病不出县,就能够全面享受现代医疗保障。

  五年间,因为深圳援疆,喀什十八小和塔县医院发生巨变。

  五年间,深圳围绕教育、医疗和住房等民生问题精准发力,使援疆成果直接惠及百姓,援疆资金用于民生的比例超过接近80%。

  在教育方面,喀什市第十八小学、深喀教育园区南北校区两所寄宿制中学,为喀什市解决8000个中小学学位,“九年一贯制”深喀实验学校正在抓紧建设,喀什大学建成后将成为喀什地区第一所综合性大学,也将由此形成从小学到大学全阶段的深圳教育援疆体系。

  医疗方面,除塔县人民医院外,深圳还投入援疆资金2500万元,为喀什市人民医院购置了一批急需的高科技医疗设备,集中深圳市各重点医院分别对口支援喀什市人民医院的重点科室,大大提升了受援医院医疗水平,帮助其顺利通过二甲医院评审。

  住房方面,累计安排援疆资金4.33亿元,支持建设安居富民、牧民定居房屋30076套,完善一批乡村水、电、路等基础设施。一大批民族同胞从低矮破旧的土坯房搬进宽敞明亮、干净整洁、配套齐全的新居,实现了安居乐业的梦想。

  民生连着民心,民心关乎大局。

  “亚克西!”新疆民族同胞用最质朴的话语,为凝聚着深圳援疆人心血和智慧的一件件民生实事“点赞”。

  社会援疆:首创社会组织合作模式形成援疆强大合力

  在深圳市对口支援新疆工作前方指挥部的大门口,“深圳对口支援(喀什)社会工作站”的牌匾并不起眼,却格外引入注目。

  深圳人明白,援疆仅靠政府的力量是不够的,只有吸引全社会的力量参与,形成多方参与的强大合力,才能把援疆工作引向深入,建立起立体援疆的新格局。

  作为国内最早引入社工机构的城市,对口支援喀什五年间,深圳把在社会建设上的优势,也引入对口援疆工作大局,在政府主导的援建项目之外,首创社会组织合作模式,撬动社会力量参与援疆建设。

  2011年,喀什社工站和四川海惠助贫服务中心共同开展了“小母羊”农村社区发展项目。项目为每个贫困农户购买5只母羊,两年内母羊和产下的羊羔归农户所有,两年后,得到帮助的农户要将当初得到的启动资金“传递”给下一个需要帮助的农户。

  王彦柳是深圳知名家政服务公司“巾帼家政”的创始人。作为深圳社会援疆的一支力量,2011年5月,她把“巾帼家政”开到了喀什。从一开始因为语言障碍根本无法和学员沟通,到如今在喀什开设了16家分公司,在这五年间,“巾帼家政”培训的学员涵盖保姆、月嫂、护工、保洁等多个专业。

  深圳还广泛搭建公益援疆平台,引进“壹基金”、“海惠基金”、“松禾成长关爱基金”等公益机构参与援疆。

  部分政府解决不了的问题通过社工来解决,通过“润物细无声”的社会工作方式,把民生实惠带给当地百姓,这不仅撑起政府与老百姓之间的桥梁,也拉近了与老百姓的距离。

  “只有努力,才能改变;只要努力,就能改变。”这是喀什随处可见的一幅标语。

  这是当地人民的心声,也是深圳援疆人员的心声。

  “深情”援疆,立体帮扶,喀什正在改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