淮南让“非遗”文化宝藏“活起来”

05.05.2016  12:29

近年来,淮南市围绕建设历史文化名城,按照“保护为主、抢救第一、合理利用、传承发展”的方针,坚持对“非遗”进行“活化”保护,寻找与现代生活的契合点,使其焕发新的活力。

目前,淮南市拥有花鼓灯、火老虎、寿县正阳关抬阁肘阁、豆腐传统制作技艺等一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还拥有寿州窑、紫金砚、剪纸、寿州锣鼓等一批省市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如何做好传承工作,该市不懈探索走出新路。 “最好的保护不是把‘非遗’送进博物馆,而是让其‘活起来’,找到与现代生活的契合点,寻找新的发展可能性,在实践活动中一代代传承下去。 ”该市文广新局负责人说。

淮南是花鼓灯艺术之乡。该市在注重原生态传承基础上,以繁荣花鼓灯艺术为重点,带动火老虎、推剧、马戏灯、彩莲灯等特色民间艺术演艺产品开发,创作了大型花鼓灯歌舞剧 《凤凰台》《瞧这帮鼓架子》以及《千里长淮一条线》等一批艺术精品,曾分别获得国家群星奖或荷花奖;现代题材推剧《凤桥明月》,荣获了我省“五个一工程奖”。

剪纸是富有淮南特色的非物质文化遗产。该市剪纸协会会长张传锦将安徽宣纸和中国剪纸两大“非遗”巧妙融合,突出旅游元素,别出心裁地创造出安徽宣纸染色剪品。剪纸系列作品——《定海神针》《唐卡·欢喜佛》《梅兰竹菊》,被国家旅游局授予 “中国百佳旅游商品”称号;剪纸工艺品被认定为首批“安徽知名旅游商品”“中国·安徽旅游必购商品”。

非物质文化遗产是活态文化,最大的特点是无形性。该市保护 “非遗”,突出保护传承人、培育接班人。围绕保护寿州窑、紫金砚手工技艺,该市建立了非物质文化遗产寿州窑和紫金砚传统制作技艺传习基地,建立了完善的后继人才培训培养制度,并与淮南师范学院等院校挂钩,为大中专学生提供实习基地。围绕寿州锣鼓的抢救保护,寿县组建了寿州锣鼓队,聘请寿州锣鼓传承人罗西林传授锣鼓技艺,并从省歌舞剧院聘请专业老师对寿州锣鼓进行编排;开展“非遗进校园”活动,传承寿州锣鼓技艺“从娃娃抓起”,让寿州锣鼓技艺一代代传承下去。

如今,淮南市不仅将“非遗”作为保护对象,还作为“活化”对象——将花鼓灯、推剧艺术搬上舞台,赋予传统剪纸现代审美打造3D剪纸,依托豆腐制作工艺开发豆腐渣系列饼干…… “非遗”焕发新活力,也激活了淮南文化产业“一池春水”。

本文来源:中安在线-安徽日报

责任编辑:王晓易_NE001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