涵养城市文明新气质

21.09.2017  10:03

  新疆网评论员

  为了将捡到的钱包及早物归原主,74岁的赵国英老人在原地苦等半小时无果后,干脆照着身份证上的地址,沿着马路挨个核对门牌号找失主。所幸的是,在社区民警的帮助下,这个钱包第二天就找到了它的主人。( 相关报道:老人捡钱包 辗转寻失主

  对于许多人来说,这也许只是日常生活中一件不值一提的小事,同样的选择,或许也刚刚发生在了你的身上,同样的事情,可能几天前你也才经历过,同样的情形,也许在很多地方都有出现。

  类似的、被许多人认为不值一提的“小事”,在我们身边越来越多:车没电了,在路边招招手,就有人会停车帮忙;老人走失了,在电台里发布一下,就会有成百上千的好心人帮忙寻找;遇到风霜雨雪搭不上车,挥挥手就会有系着各种颜色丝带的私家车免费送你一程;突发疾病,总会有陌生的路人伸出援手;救护车呼啸而过,总会有车辆齐刷刷地让出生命救援通道;公交车上,敬老卡“滴滴”一响,就会有座位被让出来;乘公交发现忘带零钱,总会有慷慨之人代为投币……对于乌鲁木齐这座城市来说,正是因为这样的事情每时每刻都会在上演,才会被人们视为同睡觉、吃饭一样的平常事,不足为奇。当所有人把文明行为当做自觉行动时,也就成就了一座城市的文明高度。

  文明是造就有修养的人。文明行为的养成,文明内涵的培养,本就是从每一个人生活、工作中的一件件小事积累形成的。从这个意义上讲,文明之于个人,是一种积极健康的素质;之于一个城市,是一种和谐稳定的气质和风尚。

  2011年,乌鲁木齐提出了创建全国文明城市的奋斗目标,而这一目标,也已经贯穿于乌鲁木齐经济社会发展的全过程。

  倡导文明交通行动,我们积极行动。率先在全市出租、公交行业中,发起了“礼让斑马线”活动,从而带动机动车驾驶人员养成主动让行的好习惯。并首次针对记满12分的违法行为驾驶人员开设“交通文明劝导体验课”,让有不文明驾驶行为的人员换位体验。今年7月,乌鲁木齐还被自治区评为文明交通示范城市,这是对首府交通文明环境改善的鼓励和认可。

  倡导文明旅游,首府主动作为。作为重要的旅游目的地和全疆的旅游集散中心,乌鲁木齐文明旅游随处可见。一句温馨的提醒、一个准确的指示牌,在乌鲁木齐市各景区景点,以及公交出租行业都彰显着文明旅游新风尚。特别是在市民办理出入境业务时,需同时签署“文明旅游公约”,以出入境小窗口,推动公民出境旅游大文明。目前,已有超过20万的首府市民签署了这一公约,从而营造公民文明出国(境)旅游的良好氛围。

  倡导文明环境,更是不遗余力。从集中整治环境卫生,到做好城市靓化美化,从大气污染治理,到综合立体交通路网建设,从“树上山、水进城、煤变气、地变绿、天变蓝、城变美”,到特色小镇建设。城市环境的改善,正成为生活在这里的每个人,最值得骄傲的改变。

  倡导志愿服务,我们一呼百应。从背着小书包的孩童,到白发苍苍的耄耋老者,从打工者,到大学生,从工人到退休人员,他们也许彼此并不相识,但却有一个共同的名字,叫城市志愿者。他们中,有多次勇救落水儿童的村民,有义务帮助孤寡老人理发的店员,有免费为老人提供上门服务的药店服务员,有无偿替人指路、磨刀的好心人,有分文不取坚持数年给清洁工提供早餐的爱心老板。文明不分先后,爱心没有大小,他们都是这座城市里最美的人。

  文明是一种气质,它的内涵也许远不止这些。文明的行为会涉及到城市生活的方方面面,微小而又踏实。只有当文明内化为每个社会人的一种基本的行为习惯,成为日常生活的一部分,整个社会才会形成一股蔚然的文明之风。

  我们深知,创建文明城市,需要高楼大厦,需要宽阔街道,需要干净整洁的环境,需要井然有序的氛围,而更需要的是一种城市精神。我们每个人都是这种精神践行者,也是这种精神的创造者。当这种精神汇聚在一起,就形成了一个城市的文明气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