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深度】让流动人口沐浴乌鲁木齐的城市温暖

25.09.2014  15:27

   这是一座包容开放的城市

  9月下旬的乌鲁木齐已是秋风微凉。在水磨沟区南湖南路街道卫生服务中心,记者遇到了在王家梁农贸市场打工的刘俊和他怀孕6个月的妻子。这已经是他们第三次来这里接受免费孕产期保健服务了。

  “之前几次带妻子去大医院检查,每次都得花不少钱,还要从凌晨6点起来,到医院排队挂号,基本上要在医院耗上一天。”刘俊说,“现在幸亏有社区给我们流动人口提供的这些免费服务。

  从2006年第一次来乌鲁木齐打工后,刘俊就再也没去过别的城市,刘俊认为乌鲁木齐非常开放,这里从没有人因为他是外地人而歧视他。

  数据显示,乌鲁木齐总人口380万人,流动人口就有110多万。2011年乌鲁木齐登记的流动人口才83.7万,短短三年多的时间,外来人口的迅速增长从某个程度上说明,城市的发展越来越快,城市的包容性也越来越强。

  冬日的蓝天更多了,高架桥更通畅了,BRT更快捷了,来过这里的人都说,乌鲁木齐这几年发展变化太快。经济发展越来越快,带动了项目建设,这些都需要外来人口来实现。除此之外,乌鲁木齐人口的原籍本身比较复杂,来自全国各地的很多地方,是个多元化的城市,大家的包容性认同性更强一些。

   零距离”提供便民服务

  民之所愿,政之所向。如何更加方便地为流动人口提供公共服务,成为摆在乌鲁木齐市委市政府面前的一道民生问答题。

  5月16日,乌鲁木齐市“便民联系卡”发放仪式在天山区黑甲山二道湾北社区举行,随即开始在全市范围内发放,标注着社区及个人基本信息的卡片,成为伴随在居民身边的“流动社区”,随时为居民出门办事提供便民、利民的服务。

  以前,外来人口办理社保、就业登记等都需要自己去社区的办事大厅,是被动式服务。而如今,在首府的各基层社区,服务“流动”起来了,是主动的,只要群众一个电话,服务就主动送上门来。

  便民联系卡,体现的不只是名称,更是对流动人口融入城市的一种接纳态度。“我们提供的还不只是心里的接纳,更有实际的行动。辖区内的流动人口可以享受到本社区宣传政策法律法规、开展就业咨询指导、提供法律维权服务和传递返乡致富信息等,且有‘包户干部’‘零距离’服务流动人口,使他们不出家门就可以享受到基本公共服务。”沿河北社区工作人员毛丽旦说。

  服务流动人口,既要用心,更要用情,真正把流动人口当成大家庭的成员,在服务中实现管理,在管理中体现服务,才能赢得群众的最大理解和信任。正如将窗口服务往前移,转变的是服务方式,体现的是人文关怀,展现的城市包容性,是衡量首府文明程度的标志。

   让流动人口享同等待遇

  “流动人口享有与本市户籍人员相同的社会保险权利。

  “流动人口随迁子女义务教育工作纳入乌鲁木齐普及九年义务教育范畴,对符合条件的流动人口随迁子女,由各区县教育局负责相对就近安排在指定的国办中小学校就学,对经济特别困难的学生还应减免应收课本费。

  “流动人口也可申请保障性住房。

  从子女入学到社会保障,一项项平等相待、充满热度的民生政策和措施,让广大流动人口倍感温暖。

  “我来自喀什!”“我来自吐鲁番!”“我来自甘肃!”在乌鲁木齐65中操场上,孩子们一边踢毽子,一边兴奋地说。

  教育、医疗、就业是流动人口融入城市的三大难题。让他们享受均等化的服务,是宪法和法律保障公民平等权利的体现,也是一座城市对于流动人口的人文关怀。享同等待遇,才能使他们感到第二故乡的温暖。

   共筑和谐稳定的首府

  “老婆子都是在乌鲁木齐找哈的,丫头也是在乌鲁木齐生哈的,我的汉语能说的这么流利,也是在这里学哈的。我能不爱这个城市么”,来自阿克苏维吾尔族保安买合木·木莎这样说。

  “这座城市给了我们拼的理由,繁华、热闹、稳定,有这么多人,是个大城市。我要把家安在这”,22岁的餐厅服务员阿依努尔如是说。

  “新疆是个灿烂、辉煌的地方,有很大的魅力,多民族的文化和丰富的资源让每个人都会为其陶醉!”在乌鲁木齐生活工作12年之久的台湾人张世琦对新疆这样描述。

  他们来自五湖四海,他们不同民族,他们从事各行各业,首府的和谐稳定有他们的努力,首府的发展繁荣有他们忙碌的身影。

  一座城市,包容你我。流动的人,不再流动的心,沐浴着首府的温暖,他们是新乌鲁木齐人,共筑团结,共谱繁荣。(耿瑞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