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国法院援疆工作:一时天山水 一世援疆情
冰川雪岭与戈壁瀚海共生,千里河流与万顷草原同在,这就是美丽的新疆维吾尔自治区。2010年中央新疆工作座谈会以来,全国法院掀起援疆工作高潮。弹指间5年过去,全国法院援疆工作进展如何?成效如何?近日,记者走访了新疆部分受援法院。
洒下一片真情 维护一方安宁
谈起潘建成,伊犁哈萨克自治州霍城县人民法院纪检组组长张小青眼睛红了。
潘建成,江西上饶人,曾任中国海军某部作训处副处长,多次参加远望三号卫星测控工作,退伍转业到江苏省江阴县人民法院后,主动要求参加援疆工作,在霍城县法院挂职担任副院长,2011年挂职期满后,又主动要求留下继续挂职,2013年12月,因劳累过度因公牺牲。
“在平常的接触中,我感觉他非常喜欢这里,喜欢这里的山,喜欢这里的水,喜欢这里的一草一木。我觉得,老潘已经把这里当成了自己的家。”张小青说。
为人随和、不怕苦不怕累、技术过硬,这是霍城县法院干警对潘建成的评价。
“他身上有股子军人的豪爽,跟大家相处得十分融洽。刚来时,大家还担心他饮食、气候等方面不适应,但没想到他很快就适应了这里。”霍城县法院民一庭庭长李洪生说。
“他是技术干部出身,计算机功底十分深厚,据说江阴法院的审判管理系统就是他主持开发完成并在江苏全省法院推广开的。他来后,针对我们信息化工作存在的不足提出了许多整改意见。2013年11月份,为了提高审判绩效管理水平,他每天都加班加点,有时甚至到深夜。” 霍城县法院行政庭庭长范霞说。
“你们离家比较远,天也冷,来回不方便。我现在的家就在霍城县法院,我住在这个家里很温暖。”每次周六日值班,潘建成都用这句话把其他院领导“轰回家”,自己一个人默默坚守岗位。
“老潘每次回去都说这里山好、人好,吵吵着退休后就在这里安家,没想到这次真留在这里了。”张建成回忆起潘家成爱人刚下飞机时跟他说过的话,欷歔不已。
像潘建成这样,把援疆工作作为一项重要事业,爱护这里就像爱护家乡一样的援疆干部还有很多。
“一时天山水,一世援疆情”,来自上海一中院的郭海云这样感慨。
在挂职担任阿克苏地区中院副院长期间,他被这片美丽的土地和朴实的人民所吸引,竭尽所能地将上海法院在审判工作、队伍建设、司法改革和物质装备建设等方面的先进经验和成功做法介绍到这里。
据统计,截至今年5月,最高人民法院先后有8名干部来疆挂职,援疆省市法院有109名干部到对口分院、中院和基层法院挂职。
从自然桑拿的火焰山,到大漠浴场金沙滩,从鬼斧神工的库车大峡谷,到美丽纯净的巴音布鲁克草原……来自全国各地的法院人用自己所思所学,不断增强新疆法院科学发展的内生动力,为新疆的社会稳定和长治久安作出积极贡献。
“援疆经历虽然短暂,但必定会丰富我的人生。亲历援疆,必将成为我一生中最美丽的回忆,也为我无悔的人生增添一道靓丽的人生风景线。”来自黑龙江哈尔滨中院,曾挂职青河县人民法院副院长的王立新这样概括援疆工作经历。
“昭苏就是我的第二故乡,这份感情永远难以割断!我会珍惜这份感动,珍藏这片深情!回到泰州后,我一定会尽我所能为昭苏群众多做点事,为昭苏法院做点事,永远做两地法院友谊的使者!”来自江苏泰州中院的吴宏文对昭苏充满了留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