河北援助巴州已走过17年历程 实施项目42个

16.09.2014  11:12
  

  从京畿之地河北到塞外明珠巴州,虽相隔千山万水,但一座座冠以“河北”字样的建筑,将河北人民和巴州人民的心紧紧相连。

  在河北省首批重点民生援建项目--库尔勒市河北社会福利院里,89岁的恰尔巴格乡农民阿布拉·亚库甫老人做梦也没想到能过上这样的好日子:干净整洁的宿舍,香甜可口的饭菜,病了有医生看病,闷了有护理员陪聊天……谈起福利院里的生活,阿布拉·亚库甫竖起大拇指一个劲地说:“护理人员像照顾自己的父母一样照顾我们,我们打心眼里感谢共产党,感谢国家的好政策,感谢河北省的大力援助。

  截至目前,河北省对口援助巴州已经走过了17年的历程。17年来,河北省委、省政府对巴州改革发展稳定各项事业给予了大力支持和无私援助。特别是第一次中央新疆工作座谈会之后,河北省开启了规模空前的新一轮援疆热潮,为巴州的大建设、大开放、大发展注入了蓬勃活力。

  第一次中央新疆工作座谈会后掀起了新一轮对口援疆的高潮,河北省第六批共选派了336名优秀援疆干部人才,超过了前五批援疆干部人数的总和,这些人才都是河北省根据巴州实际需求层层递选、好中选优、精心挑选出来的。广大援疆干部人才到岗后,积极把所学知识和河北先进理念、先进经验应用到本职工作中,带动当地干部转变思想、更新观念,产生了人才支援和智力支持的双重效益。

  截至2013年底,河北省已累计实施援疆项目42个(类),安排援疆资金12.74亿元,占五年援疆资金总额的90.94%,15个“交钥匙工程”全部移交,“交支票工程”给予农牧民建房补助资金3.75亿元。同时,先后促成河北建投、诚信集团、新奥集团、冀中能源等28家大型企业落户巴州,对促进巴州经济社会发展、人民生活改善、城乡面貌变化、基层政权巩固、工作水平提升、维稳能力增强作出了积极贡献。

   把援建项目建成民心工程

  心与心相连,情与情相牵。河北与巴州两地各族干部群众在促进发展、改善民生、互利共赢等各个方面的工作中同心协力、密切配合,彼此之间也结下了深厚的友谊。

  今年7月9日至11日,河北省委副书记、省长张庆伟率领河北省代表团来巴州及二师考察调研援疆工作。张庆伟亲切看望了巴州及二师各族干部群众和援疆干部,听取巴州及二师援疆工作情况汇报,并深入库尔勒市、和静县、和硕县、尉犁县和铁门关市实地考察调研。

  张庆伟指出,河北省将结合实际认真贯彻落实第二次中央新疆工作座谈会精神,特别是贯彻落实好习近平总书记重要讲话精神及张春贤书记的期望,进一步将河北产业优势与巴州及二师的资源、区位等优势结合起来,坚决把中央援疆工作要求落到实处,扎扎实实把下一步及今后一个时期的援疆工作做好做实,为新疆社会稳定和长治久安作出应有贡献。

  2013年8月,河北省第七批391名援疆干部人才抵达巴州和兵团二师,开展援疆工作。河北省援疆干部纷纷表示,责任二字重千钧,我们将牢记自己代表着河北,肩负着省委、省政府、各派出单位和家人的重托,只要大家做到不辱使命,河北省对口援疆工作才能取得更大的阶段性成果。

  在河北首批援疆13个项目中,库尔勒市河北梨香小学、博湖县河北高级中学、若羌县河北“双语”幼儿园等3个教育援疆项目,建筑面积达5.5万平方米,扩大招生能力近5000人,有效提升了受援县(市)学校普教(职教)招生能力和双语教育普及水平。在项目建设中,河北省注重统筹协调、全面督导,加强质量和安全管理,让每一个项目都成为民心工程,打造河北援疆工程品牌。

  与此同时,广大援疆干部紧紧围绕巴州民生建设的整体部署,认真落实援建民生项目,在加快实施安居富民、定居兴牧工程,改善基层教育医疗条件,推进双语教育,丰富群众文化生活和加强基层基础建设等方面做了大量工作。每年还专门为巴州办民生“十件实事”,使各族群众真切感受到党和政府的关心关怀,感受到新一轮对口援疆带来的实惠。

  河北省还把加强对巴州干部人才的培养作为一项重要任务,发挥文化大省、教育强省的优势,促成巴州与河北多所高校建立了人才培养、技术攻关平台。河北高校每年招收200多名巴州考生,利用援疆渠道招收新疆高中班学员93人,为巴州培训未就业普通高校毕业生1489名、轮训基层干部3112名、安排干部挂职锻炼137名,促进了河北与巴州两地的交流交融交往,加深了两地人民的深情厚谊。

   产业援疆互利共赢

  新一轮对口援疆工作开展以来,一批河北强产业、惠民生的重大项目在巴州开工建设和建成投产。广大援疆干部立足自身优势,在产业对接、企业引进、项目合作等方面积极牵线搭桥,促成河北建投、诚信集团、新奥集团、冀中能源等一批项目相继开工。据统计,新一轮援疆签订产业合作协议63项,其中21个项目已开工建设,10个项目投产见效。

  河北省还通过报纸、电台、电视台、网络、会展等多种形式宣传新疆、宣传巴州、宣传河北产业援疆典型,制作了产业援疆系列电视片在河北电视台连续播放,组织“河北新闻媒体巴州行”大型宣传报道活动,吸引了更多河北企业赴疆投资兴业。同时,多次组织针对性强的小型产业对接活动,提高了招商效果,推动了项目签约和落地。

  河北、巴州还充分利用新一轮援疆带来的政策优势和市场空间,为中小企业产业对接搭建多层次合作服务平台,促成了一大批民营中小企业进疆创业。如依托新兴际华300万吨特钢项目,引进河北企业开发下游产品及配套项目,目前已有河北大唐有限公司、石家庄巨力公司等10余家河北企业入驻特钢项目所在的和静县工业园;依托设在轮台县的塔里木油田基地及其所属大型化工企业,已有中原钢管有限公司管道装备制造项目、永固铸造公司扣件项目等26个河北企业项目达成投资意向……

  今后一个时期,巴州将全面总结对口援疆工作的好经验、好做法,坚决按照中央和自治区的要求,把每一笔援建资金用在刀刃上,确保每一个援建项目实实在在的见效,让各族群众真正得到实惠。深入推进产业互惠合作,进一步完善河北省各支援市与巴州各县市产业对接方案,推动河北产业优势与巴州优势资源深度融合,在不断增强“造血”和可持续发展能力的同时,努力实现两地互利共赢。

   漫漫援疆路 一生援疆情

  长期以来,人才稀缺、技术匮乏制约着巴州经济社会快速持续健康发展。人才援疆是河北援疆工作的重中之重,河北省选派的援疆专业技术干部占总数的62%左右,主要集中在教育、卫生和农业方面,均是巴州人才严重匮乏的领域。

  新一轮对口援疆工作开展以来,河北省已派出近700名干部人才来到巴州、兵团二师,为当地发展贡献智慧和力量。如今,第六批援疆干部人才已完成任务返回家乡,第七批选派的援疆干部人才进疆工作。在19个对口支援省市中,河北省选派援疆干部数量位居第二位。

  近年来,河北省援助巴州工作中涌现出“最美援疆女医生”余文丽、“优秀教师”杨子元、“爱心专家”王合全等优秀典型。他们的感人事迹在天山南北广为传颂。邢台市妇幼保健院医生余文丽是河北省第六批援疆干部,为了圆满完成肩负的援疆使命,她把身患重病的丈夫带到了巴州若羌县;河北省城乡规划设计院工程师张福海在巴州城乡规划设计院执行援疆任务时,坚持每个月举办一次技术讲座……

  第六批河北援疆干部副领队、兵团二师党委常委、副师长刘德明说:“三年的援疆工作是一笔宝贵的精神财富,将永远伴随着我们,使我们的精神世界更加充实。我们将始终当好促进两地交流的‘使者',为巴州实现跨越式发展和长治久安多宣传、多做事。

  河北省邢台市援疆干部余文丽说:“三年前,带着组织的重托,带着领导的信任与期望,带着家人的祝愿和牵挂,我踏上了援疆的征程,来到了若羌县这块遥远而又陌生的土地。援疆让我收获成功与喜悦,援疆让我感受真情和感动,援疆让我锻炼了我的能力、开阔了我的视野、丰富了我的人生。

  河北省城乡规划设计研究院援疆干部张福海说:“三年援疆,留在我心中的不仅仅是三个365天,更多的是感动和恋恋不舍的情怀。回顾援疆工作经历,我深切地感受到,我爱新疆,我爱巴州。

  据不完全统计,河北第六批援疆干部开展工作三年来,援疆党政干部分管的工作有6项荣获自治区级以上先进荣誉;援疆医务人员成功实施各类手术5000多例,填补巴州医疗技术空白30多项;援疆教师坚持育人树德,不断探索教改新理念,极大带动了教育水平的提升,让更多的孩子圆了“大学梦”;援疆干部积极开展扶贫帮困活动,为贫困户和学生捐资12.9万元。

  当前,巴州已站在新的发展起点上,巴州各族干部群众也将始终深怀感恩之心、感激之情,把中央的特殊支持和河北省的无私援助转化为推动科学跨越的强大动力,扎实做好对口受援工作,推动经济社会又好又快发展,力争到2020年实现全州生产总值比2010年翻一番半以上、城乡居民收入比2010年翻一番半左右,与全疆全国同步全面建成小康社会。

  河北与巴州虽然远隔万水千山,但古老的丝绸之路已经将两地紧密联系在一起。新时期的对口援疆又使两地人民水乳交融、心心相印。我们坚信,有党中央、国务院的亲切关怀,有自治区党委、政府的坚强领导,有河北省的鼎力相助,通过全州各族人民和援疆干部的共同努力,就一定能够创造新的人间奇迹,巴州将如一颗璀璨的明珠绽放在祖国的西部边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