沙湾农民马文新:做好棉花增收新“文章”

18.03.2016  10:13

随着春播的临近,大多数农民已备好了农资,可沙湾县老沙湾镇东渠村村民马文新还没选好棉种呢,可他一点也不着急。
  “我今年要种1700亩地的棉花,整个合作社的3000亩棉花也交给我管理,所以选优质的棉花种子特别重要,好种子才有高的产量,高的棉花品质。”马文新说。
  马文新是老沙湾镇宏大农民专业合作社的理事长。去年,他种了1300亩的棉花,经过精挑细选后,选种了库尔勒一家种业公司的棉花品种。他专门聘用了一名农田管理专家,又常年雇用了12名田间管理人员,以每亩地160元的价格进行托管。
  由于管理精细,去年10月底集中采收时,平均每亩籽棉产量达到了340公斤。由于去年受气候对农作物的不利影响,在当地来说,这个产量算是比较高的。
  “由于我的棉花种植面积大,棉花采收时,我雇了4台采棉机,只用了3天时间就采完了,一下子采了400多吨。在收购时,我的棉花绒长、衣份比较高,所以每公斤卖了4.91元,价格算是挺高的。”马文新说。
  去年,马文新加上棉花补贴资金,平均每亩纯收入达1000多元。
  村上的人看到马文新在棉花管理上有经验,而且种的棉花品质好、产量高。由于马文新是种棉大户,在收购价格上占有主动权,所以,每公斤比一般小面积种植户多卖0.2元。所以,今年村上十几户棉花种植户主动加入合作社,愿意在马文新的带领下能多挣钱。
  大家伙跟着马文新干,他挺有压力的,他觉得从现有的种植面积上再增产难度比较大,只有通过别的渠道来提高棉花的附加值。
  马文新和合作社成员商量后决定,今年合作社的3000亩棉花收获后,不卖籽棉,而是把籽棉让棉花加工厂代加工,合作社只掏个加工费,加工好的皮棉放到网上销售。
  “我们改销售籽棉为销售皮棉,这样皮棉的价格平均每公斤是籽棉的3-4倍,往年棉花加工厂挣得钱,就由我们合作社来挣,这样大家捆绑到一起就能挣大钱了。”马文新说。
  这就是马文新今年在棉花上要做的新“文章”,合作社的成员也对这篇“文章”充满了期待,都在摩拳擦掌地准备大干一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