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苏教育援疆这三年:理念扎了根,人走了也不怕

03.01.2017  11:32

理念扎了根,人走了也不怕

——江苏教育援疆这三年

  “二中师生需要周云旗,周云旗也适合二中,这是全校3000余名师生的共同心声。”近日,新疆伊宁县二中的师生、家长给县委联名写了一封信,希望能留下校长周云旗。

  从2014年开始,这所在伊犁河谷“吊车尾”的高中创造了奇迹:2015年高考打破建校51年无人超600分的历史,并实现清华、北大录取“”突破!现在领头的援疆团队要回江苏,伊宁县的师生怎么也舍不得。

  援疆干部总是要走的,怎么办?这是所有江苏援疆干部思考和探索的课题。2016年是第八批援疆干部的收官之年,3年的时间说长不长、说短不短,但江苏教育援疆人像戈壁胡杨一样,把根系扎进土壤,把最美的年华留在新疆。

  “人可以来,也可以走了再来,江苏标准、江苏理念、江苏做法得留下来。”江苏省教育厅两度援疆的江苏省对口支援新疆伊犁州前方指挥部党委副书记、纪委书记霍宝柱说。

   规划引领,教育援疆“持续发力

  2016年11月21日傍晚,大雪铺满了伊宁县南通实验学校。这所占地110多亩的新建学校,草木与建筑交融,在灯光的映照下,格外美丽。“这里的条件是全伊犁州最好的。”校长顾瑞环说,从2015年春天这个教育援建项目开始,南通的濠河与伊犁河、吉里格郎河就在这里汇流,“这批援疆干部走了,这个项目还在,我们会把学校一步步建设成为伊宁县老百姓家门口的南通中学”。

  “来新疆之前,我就想援疆应该怎么援?我首先做了一个三年规划。”援疆干部、伊犁州组织部副部长高飞说,江苏的援疆都是带着规划和项目来的,人来来去去没事,项目留下了,事业就留下了。

  东一锤子、西一榔头很难出成果,也很难见效果。规划先行,行之有方,一直是江苏对口援建工作的宝贵经验。2014年,江苏出台《关于进一步做好对口支援新疆工作的实施意见》,提出要进一步加大教育援疆力度。随后,又明确江苏教育援疆的“集团化”运作方式,大力发挥江苏教育资源优势,帮助建立一批示范课、示范班、示范校,培养一批名教师、名班主任、名校长。

  3年间,江苏教育援疆工作尤其重视顶层设计,在伊犁、克州两地统筹推进了很多大工程、大项目。2014年以来,江苏共安排对口援伊学校建设项目70多个,落实项目资金15.23亿元;在克州实施教育基础类项目19个、培训交流项目23个。以往援疆干部往往驻在条线单位,但现在基本上都在指挥部兼任职务或承担项目推进工作。“我在教育局有一间办公室,也时常在前方指挥部办公,与其他条口的同志一起,负责推进教育有关项目。”江苏省教育厅援疆干部、新疆伊犁州教育局副局长,同时兼任江苏对口支援新疆伊犁前方指挥部人才组副组长的马万全说。

  2014年,在江苏省教育厅的积极协调下,江苏援伊前方指挥部统筹援疆资金1.28亿元,启动建设了新疆最大的双语培训基地——伊犁州双语教师培训中心工程项目。克州从实际入手,相继启动实施了双语教师培训“115行动计划”、帕米尔3123人才培育计划等六大行动计划。

  “对口支援西藏和新疆,是江苏义不容辞的政治责任。”江苏教育厅厅长沈健说,教育援疆资金占江苏援疆总投入的五分之一以上,江苏是全国教育援疆投入占比最大的五省之一,这些项目既实在地做出了样子,也最大程度保证了当地教育自我“造血”功能的实现。

   深度融合,江苏理念“落地生根

  近日,2016年新疆维吾尔自治区青少年学生双语大赛落幕。在这一自治区最高层次的青少年比赛中,伊犁、克州两地的成绩均实现历史性突破,其中伊犁州名列全疆第一。

  双语教育是教育援疆的重点之一。2014年,马万全到了伊犁后,就把双语教育作为自己的工作重点,他先从管理入手,规范州级教师培训标准,开展不能胜任双语教学教师的“适岗能力提升培训”,又引入江苏“中华经典诵读”的成功经验,组织了首届伊犁州中华经典诵读骨干教师培训班,还借鉴江苏省中小学教师基本功大赛的经验,组织了“苏伊杯”双语教师教学能力大赛,建立起“逐步比赛、层层选拔、人人提升”的机制。

  强行“削足适履”,会让援疆工作走进死胡同。“江苏的很多经验、理念、做法、标准都非常好,但不一定完全适应新疆的实际,关键得融合好,把江苏的理念本地化、实实在在用起来。”马万全说。

  在伊犁、克州两地,江苏好的做法正是通过“融合”迅速有效“本地化”,实现教育质量的飞跃。伊犁借鉴南通市教学模式改革经验,结合伊犁实际,提出“限时授课、合作学习、踊跃展示、全体达标、控制负担”的改革总体要求。

  3年间,江苏援疆干部不断将江苏名校课堂和名师资源引入,而伊犁、克州的教师们也纷纷走进江苏特级教师、“实验组”教师的课堂,走进江苏教育的内涵领域。“我们力求在教学的各个环节淋漓尽致地将江苏教育理念与当地教学实际相结合,真正让江苏的教育教学智慧和教育行走方式影响这里、留在这里、带动这里。”克州二中的江苏援疆教师严俊香说。

  “在克州,许多像孔祥沛这样的援疆干部、教师给我们带来了思想的转变、观念的转变、认识的转变、理念的转变。”克州党委常委、副州长海布努尔·玉山说,“他们代表的不是自己,而是所有的援疆人,让我们产生一种信心,有江苏在,我们面临的教育发展难题一定能破解。

   人文贯穿,稳步促进“国家认同

  为了参加全疆和全国职业技能大赛,2015年4月,伊犁职业技术学院教师库万德克带着6名学生来到常州机电职业技术学院实训。“我们以前完全没有经验,江苏那边都准备得很好,热情周到安排吃住训练,还专门请一位有国赛经验的教练带我们。”库万德克告诉记者,学生们劲头倍增,一个月练下来,不仅首次获得全疆技能大赛的二等奖,还成功斩获全国三等奖,实现了学校参加国赛奖项的“零突破”。

  多年的对口援助,使得江苏、伊犁、克州三地交流交往频繁,民族师生们感受最多的是贴心、不怕麻烦,随之升腾的是对江苏做法、模式、文化等的认同和身在祖国大家庭的温暖感。

  江苏省对口支援新疆伊犁州前方指挥部副总指挥、党委副书记冯新南说:“我们常提‘三年援疆路,一生新疆情’,援疆工作是做不完的,但要抓住根本,这个根本就是民族团结和国家认同,只有留下了这些,我们的援疆工作才能算有根本成效。

  扬州职业大学与伊犁职业中专(师范)学校开展合作办学已近10年。该校校长坚持每年带着150份毕业证书坐飞机到伊犁现场发放,并选派一线教师和学校骨干教师常驻伊犁。“培训完了、课上完了,我们的工作还没有结束,一连3个月我和同事们每天都到学员宿舍去,跟民族同志们一起研讨交流,这已经成为工作常态。”该校援疆教师吴建勇说,虽然也可以上完课就休息,但来一趟要留下的不只是江苏教育的精髓,还有江苏精神、江苏大爱、江苏情怀。

  在伊宁县二中,从2014年开始,5位南通援疆教师每天都在晨曦中迎接学生,晚自修辅导到最后一刻才离开。每次高考时,周云旗校长都站在入口处与学生一一击掌鼓劲,这一幕,感动了在场的每一位家长。

  “教师援疆不是一个人来干,是一批人在干。”江苏省教育厅援疆干部、克州教育局副局长孔祥沛这样总结援疆教师的工作。

  主动交流、热情回应,带来的不仅是边疆教育对江苏教育模式、内涵的认可,还有民族师生对祖国和文化的认同。2014年1月,受时任江苏省委书记罗志军邀请,阿图什市昆山育才学校的6位教师和30名学生参加了南京青奥会。通过这些“计划外”的活动,一颗颗民族团结的种子,润物无声地播撒在克州各族孩子的心中。

  一个孩子代表一个班级、代表一个家庭、代表一个村子。“克州3个县都是国家级贫困县,有很多村子祖祖辈辈都没人出过新疆。民族孩子爱上了内地,就是一个村子爱上了内地。”校长赵馥香动情地说,“我们新疆有一句话,‘不到新疆不知祖国之大’。江苏之行,我们的孩子真正知道了祖国之大,真切爱上了祖国的山山水水。

截至10月底新疆市场主体达223.6万户
  石榴云/新疆日报记者任华、通讯员赵婷从自治区市场监督管理局获悉:截至10月底,新疆登记在册市场主体223.中国新疆网
10月疆电外送新能源电量占比超三成
  石榴云/新疆日报记者陈蔷薇从新疆电力交易中心有限公司获悉:10月,我区疆电外送电量为76.中国新疆网
穿梭在墩吾斯塘村的“最美逆行者”
  石榴云/新疆日报记者 韩沁言   卡点值中国新疆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