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苏援疆为伊犁州昭苏装上“发动机”

15.10.2014  22:27

新疆伊犁哈萨克自治州昭苏县,西部边境城市,古代乌孙国故地。公元前105年,来自我省江都的细君公主(汉江都王刘建之女)前往昭苏和亲,留下了千古佳话;两千多年后,江苏援疆干部的接力耕耘,为昭苏打牢了长治久安的坚实基础。

泰州援疆工作组组长、昭苏县委副书记沙顺喜告诉记者,通过产业援疆、民生援疆、人才援疆多管齐下,如今的昭苏社会稳定,和睦发展,并荣列“全国优秀平安县”,成为江苏援疆工作成绩斐然的一个缩影。

产业援疆,着重吸纳当地农牧民就业

近期,泰州援疆工作组牵线搭桥、招商引资的两个项目正加快建设:一是投资2亿元的江苏大酒店,这是昭苏第一家四星级生态园林酒店;二是投资4000万元的有机复混肥项目,昭苏百万头牛羊马粪便有了“出处”。然而援疆工作组更看重的,是这两个项目将带来的600多个就业岗位。

就业是民生之本、稳定之基,我们把吸收群众就业作为检验产业援助实效的重要标准。”沙顺喜介绍,昭苏有6万头褐牛、百万尾羊,长期处于自养、自繁、自销阶段,为此泰州援疆工作组投资3500万元建设了食品工业园,不但延长农畜产品产业链,还可带来两三千个就业岗位。县里精心打造的多条旅游示范街,也可吸纳大批商户和居民就业。“你要知道,昭苏县城才3万人口,这些产业项目将解决多大的就业比例!

昭苏是伊犁唯一没有荒漠的县,天山雪线绵延,牧场一望无际,吸引了各地游客。泰州援疆工作组因地制宜,引导、扶持农家乐、牧家乐。记者在牧民乌兹迪亚尔毡房做客,桌上摆上了瓜果、羊肉抓饭和手抓羊肉,乡里的民族小乐队前来助兴,客人和乐队跳起了民族舞。乌兹迪亚尔兴奋地说,每逢旅游旺季,乌孙山上每天停放四五千辆私家车,农家乐、牧家乐家家爆满,每天都有两三千元的进账,做一季吃一年。

昭苏县委书记钱志福介绍说,大草原里放养着10万匹被汉武帝誉为“天马”的伊犁马,援疆办为此投资4800万元建设天马文化产业园,开建乌孙山、夏塔两个旅游服务区。2014年7月“昭苏国际天马旅游节”期间,2万多各地游客涌来昭苏,本地酒店和农家乐都接待不下。

项目援建,优先解决群众急需急盼

2014年7月,昭苏县南城区“双语”幼儿园、妇幼保健院、小洪那海自来水厂等4个援疆项目集中开工,目标直指“入园难”、“看病难”、“饮水难”这些民生实事。

自2013年8月进驻昭苏后,泰州援疆干部广泛调查摸底,发现胆结石是当地常见病,原因是水质硬、矿物质含量高,水源人畜共用。为让居民喝上干净卫生的饮用水,援疆工作组立项建设日处理2万吨的自来水厂。援昭干部还了解到,当地妇幼保健医疗缺乏,妇女生育要到州上去,投资2500万元的妇幼保健院很快立项建设。

居民所盼,就是援建所向。泰州援建项目还包括投资1.6亿元的双语高级中学,可容纳师生2400人;惠及3000户居民的富民安居工程,让农牧民从土坯房迁出,住上干净敞亮、生活配套的居民点。

援建真是缺什么补什么,我孩子上幼儿园不愁了。”阿孜古丽的5岁女儿每天要走两公里路才能到最近的幼儿园,明年漂亮的昭苏双语幼儿园开学,她的孩子可以就近入学了。

人才培训,为昭苏装上“自己的发动机

2014年“三八节”,到昭苏育英中学支教的王颖老师收到学生阿合旦木的红玫瑰,“阿合旦木是在妈妈的指导下手工制作的,说我从那么远的地方来教他们,想表达她的心意。

王颖教两个班92名学生数学,学生中有维吾尔、哈萨克、蒙、回等近20个少数民族。“孩子们的名字都很长,我用三天时间强记,把他们的名字全记住了,看我准确地叫出他们的名字,学生很快接受了我。‘五一’我回了趟家,回来后大家情不自禁地拥抱了我。

像王颖老师这样,泰州援疆干部做昭苏人、说昭苏话、干昭苏事。记者采访援昭干部,谈到昭苏,他们张口闭口已是“第一人称”了:我们昭苏如何如何美,我们昭苏如何如何好,完全把自己当成昭苏人了。

钱志福告诉记者,“昭苏发展要装上自己的发动机,还是要培养留得住、用得上、本土化的人才。”为此,泰州援疆办计划三年组织千名昭苏干部到泰州挂职锻炼、跟班学习,2014年5月19日,首批37名昭苏干部到泰州跟岗培训。(顾巍钟 葛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