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疆汉族好“阿卡” 无偿借钱坚持数十年

01.02.2017  14:32

图为阿布都拉·麦吐逊一家和他的“阿卡”吴生德(右一)在家里聊天。 耿丹丹 摄

  在新疆且末县阿克提坎墩乡阿克提坎墩村,说起助人为乐的吴生德,没有人不知道。今年41岁的吴生德1994年从甘肃来到阿克提坎墩村,修过房子,种过地,20多年的时间,吴生德成了一个地道的新疆人。

  两年前,吴生德被村民推选为村长。“我们村子里现在有133户,村民520多人,村里的少数民族占很大的比例,基本上村里的人我都帮助过”,也正因如此,吴生德成了村民眼中的好“阿卡”(维吾尔语意为哥哥)。

   由“被帮助”到“帮别人

  说起帮助别人的起因,吴生德讲起了自己的故事。

  1994年来新疆后,人生地不熟的吴生德靠打零工生活,1995年,19岁的吴生德偶然中认识了一位甘肃同乡大哥。

  吴生德说:“那位大哥收留了我,让我在他家吃住,我就做些力所能及的活儿。当时特别感激,也是因为他,让我体会到了被别人帮助的力量。

  这之后,吴生德通过身边很多好心人的帮助,从银行贷款1万元买了20多亩地,开始种棉花。

  吴生德说:“那时候除了同乡大哥,不管是维吾尔族还是汉族,他们都热心帮助我,有时候地里活儿忙,周边邻居还会给我送饭。

  那一年,吴生德的棉花地有了好收成,挣了8000多元,生活慢慢步入正轨。他开始盖房子,还贷款,还在众人的帮助下成了家。

  “印象特别深刻的是我结婚的时候,邻里们借给我3000元让我置办东西。经历过这些事情之后,我就想只要别人需要,我也要尽力帮助别人”,吴生德说。

   乐于助人的汉族“阿卡

  “这是阿卡(维吾尔语哥哥)帮我安的家,我很喜欢”,阿布都拉·麦吐逊笑着告诉记者。

  阿布都拉·麦吐逊口中的阿卡就是吴生德。2013年的一天,阿布都拉·麦吐逊夫妻俩从于田县来到且末县,碰巧在客运站遇到来找拾花工的吴生德。

  阿布都拉·麦吐逊说:“当时吴生德大哥跟我说,他先开车接我们去看棉花地,觉得合适就留下来干活,不合适再开车把我们送回来,当时就觉得他人特别好,看完棉花地就立马定了下来。

  随后,无亲无故的阿布都拉·麦吐逊一家在吴生德家一呆就是两年,同吃同住,互相照应。

  吴生德说:“他们一家很能干,人也老实踏实,第二年我就把100亩棉花地都给了他们一家子来照看。他就像我亲弟弟一样,我在外面忙,只要给他打电话,他就很快帮我把家里的活干好,他没时间接送孩子,我就把孩子接回家了。

  阿布都拉·麦吐逊告诉记者,自己以前生活很困难,家里基本没有经济来源,没想到吴生德大哥的帮助下,短短几年的时间,不仅挣了钱,还买了房子。

  2015年,阿布都拉·麦吐逊有了想买地的想法,但是没有足够的经济能力。吴生德二话不说,借给阿布都拉·麦吐逊6万元,还帮忙张罗买房子,置办家具。

  阿布都拉·麦吐逊说:“吴生德大哥对我们一家人真好,不管我有什么需要,他都二话不说,给我最大的帮助。今后,我要更加努力地干活来报答哥哥对我的恩情。

  阿布都拉·麦吐逊对记者说,新的一年,他打算把借吴生德“阿卡”的钱还了,再买地,以后在这里安家。  

图为阿布都拉·麦吐逊给“阿卡”吴生德展示自己新修的馕坑。 耿丹丹 摄

   好心肠”成一种习惯

  如今,吴生德来新疆22年了,女儿已经上了大学,儿子也已经上初三了。他回忆,这么多年,帮过的村民数不胜数,小到几百元,多到上万元,借出去的钱加起来也有十几万元了。

  当记者问起吴生德有没有担心过借的钱还不了,他这样回答:“很多借钱的人到这人生地不熟,肯定会有困难才会找我,我从来不催,让他们慢慢还,真还不上也就算了。

  他告诉记者,这么多年印象最深的是在他家呆过6年的维吾尔族小伙。“那时候雇了一个维吾尔族小伙干活,这期间他父亲病了,我还借了5000元给他。

  6年里,为了让维吾尔族小伙挣钱,农闲的时候他还帮忙找零工。几年下来,维吾尔族小伙挣了11万元后回家了。

  “2011年,我还去了维吾尔族小伙在和田的家,他们一家修了房子,开了小饭馆,生活的非常好,我也替他们高兴,之后他们一家子还专门回到且末看我。”吴生德开心地说。

  采访最后,吴生德感概,这么多年,帮助过那么多人,唯一觉得没帮过的就是自己家。

  吴生德说:“我觉得特别愧对家里,愧对妻子。这么多年,我在自己有困难的时候依然也忍不住想要帮助别人,让家人也跟着吃了很多苦。幸运的是,家里人一直都在支持我。

截至10月底新疆市场主体达223.6万户
  石榴云/新疆日报记者任华、通讯员赵婷从自治区市场监督管理局获悉:截至10月底,新疆登记在册市场主体223.中国新疆网
10月疆电外送新能源电量占比超三成
  石榴云/新疆日报记者陈蔷薇从新疆电力交易中心有限公司获悉:10月,我区疆电外送电量为76.中国新疆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