执法求严 监测求准 体制求新 十堰环保工作实现“三级跳”

01.03.2016  10:54

  在日前公布的湖北省环保系统目标责任制考核中,十堰市环保局再次荣获第一名。近几年来,十堰市环保工作成功实现“三级跳”,2012年十堰在全省排名第七,2013年位列第四,2014年跃居第一,2015年再次荣获第一名。

  十堰市环保局局长冯安龙说:“近几年来,十堰市环保局重点围绕执法求严、监测求准、体制求新等方面做了些探索性工作。

  抓好监管执法“枪杆子

  置身调水源头,十堰市环保工作的压力可想而知。只能进不能退,压力再大也要迎难而上,十堰市瞄准环境执法,打响了一场场战役。

  2013年6月,十堰市最大的污水处理厂——神定河污水处理厂“偷排”污水被中央媒体曝光。经彻查,十堰城区因雨污分流不到位,一场突如其来的暴雨致使神定河污水处理厂“吃不了”,部分污水从溢流口溢出。最终,因日常监管到位,此次事件中环保部门未被追责,但这向环保部门敲响了警钟。

  十堰市对环境问题来了一次“拉网式”大排查。随即,一场声势浩大的“清水行动”在全市域打响。

  环保系统干部职工兵分10路,采取交叉执法方式深入各县(市、区)开展污水处理厂与垃圾填埋场整治、排污口与河道垃圾整治等5个专项行动。

  经过3个月的大会战,十堰立案查处企业34家,实施行政处罚380多万元,一大批环境问题得以整治。

  没过多久,市环保局又针对全市排放废水污染物重点企业、产生危险废物企业等发起强劲攻势。

  截至2014年底,十堰累计开展四轮“清水行动”专项执法,查处并督促整治各类环境违法企业100多家,下达处罚近600万元,挂牌督办企业10家,关闭污水处理不达标企业31家。

  新《环境保护法》实施后,十堰市环保局向执法人员三令五申:“一定要对企业违法排污行为严防死守,发现问题严惩不贷。

  2015年1月底,十堰市环保局茅箭分局执法人员突查一家关停企业,发现这家企业擅自闭门非法生产。市环保局果断对这家企业生产线予以查封,并对3名相关负责人移交公安部门行政拘留。

  把好环境监测“秤杆子

  水质怎么样,数据“说了算”。冯安龙形象地说,环境监测是杆秤,能衡量出水质好坏。

  2013年,十堰市环境监测站水质监测能力仅有29项,这与南水北调中线工程核心水源地的特殊地位极不相称。

  面对十堰近乎“一穷二白”的监测能力,十堰市积极向省环保厅争取配置一批先进水质监测设备。但先进的水质监测设备装备到位后,十堰市环境监测站原中心分析科工作人员一看全都傻了眼,操作说明书就在眼前,但最终连一本说明也没看懂,更不用说实际操作了。

  “没有金刚钻,揽不了瓷器活”。冯安龙犯了难。经十堰市环保局党组商议,决定先腾笼引凤,再壮骨丰翼。他们将站里10名优秀年轻干部分流到城区环保系统有空编二级单位担任要职。又通过“绿色通道”方式从武汉大学、天津大学等名校“招兵买马”,择优录取了10名环境监测科班出身研究生。

  为让这批“千里马”早日奋蹄前行,十堰市对这批新招录人员采取到省监测站学习一个月、到设备厂家培训一个月、请仪器专家上门指导一个月的“三个一”培训方式。

  2015年,借与北京市环保局对口协作之机,十堰市又先后组织3批18名监测人员进京充电,通过两年克难攻坚,十堰水质监测达109项全分析能力。

  牵好体制机制“牛鼻子

  十堰市积极推进环保体制创新,出台了《十堰市环境保护“一票否决”实施办法》(以下简称《办法》),在湖北省尚属首家。《办法》涉及故意直排或偷排污染物、未完成年度减排目标任务等12种否决情形。

  近几年,十堰环保体制机制创新取得丰硕成果,很多经验做法被全省学习、借鉴、推广。

  十堰成立了高规格环境保护委员会,市委书记任第一主任,市长任主任,11个市委常委有8个担任主任、副主任;建立专家咨询机制,聘请国内15位知名专家为生态文明创建提供智力支持。

  在十堰各县(市、区)综合目标考核中,生态环保权重由过去5分增至16分~25分,同时,还首次将市直125个单位纳入目标考核;积极探索污水处理厂运营模式,将污水处理厂、垃圾填埋场等全部实施第三方托管运营。

  十堰出台《中共十堰市委市政府关于加强环境保护重点工作创建国家环保模范城市的意见》,市财政每年安排2500万元用于创模、生态文明及环境监管能力建设;并把空气质量、地表水质量纳入城市管理工作考核(占10分),每月予以通报、奖惩等。

  十堰还出台《十堰市主要污染物总量减排联席会议制度》等一系列规范性文件,成立食药环侦查大队、环境资源保护审判庭等,“大环保”工作格局逐步形成,各级各部门各企业重视环保工作蔚然成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