水磨沟区 山川水磨谱生态旅游新篇

15.09.2015  15:17

  

  水磨河千米景观改造后的水磨沟公园(水磨沟区区委宣传部供图)

 

          这里,花乡林海、古树温泉、绮丽山水,壮美大气的草原风光,秀色江南的亭台水榭,令人目不暇接;这里,有古色古香的公园,有禅宗文化的寺庙,有健身观景的登山步道,有休闲避暑的农家小院,令人流连忘返。
          游走水磨沟,美,在山水之间;乐,在动静相宜。
        近年来,水磨沟区有效整合旅游资源,依托历史人文、自然风景、田园风光,推出万亩花海游,健身徒步游,避暑休闲游,温泉度假游,冰雪风情游等涵盖四季的旅游品牌,形成春踏青、夏纳凉、秋观景、冬赏雪,四季有景乐游水磨沟的新格局。
        2014年度,水磨沟区游客量突破600万人次,实现旅游收入过亿元。日前,乌鲁木齐东绕城高速石人子沟特大桥即将贯通,新形势下,将进一步扶持生态旅游业深度发展,以开放思想、长远眼光、务实态度,构筑生态旅游新格局。
          在这里,邂逅传统与现代
          建政于1956年6月的水磨沟区,是我市最早的工矿区和风景旅游区,其中水磨沟公园早在乾隆年间就已闻名遐迩。
          保留历史名胜基础之上,近年来水磨沟区通过荒山绿化、旧景点提升改造、新景点开发等方式,扩大水磨沟区风景区面积,截至目前已达164.2平方公里,是2000年前的4倍有余。
          2011年,从伊犁引种薰衣草,种植红豆草打造千亩花田;2012年启动的水磨河千米景观改造,利用泉、寺、磨、史景观资源,以生态理念“恢复”明清景致;同年底辖区建成西部第一条国家级登山健身步道“水墨天山”;连续5年精品打造160多家农家乐……
          今天,在水磨沟邂逅传统与现代,看千亩花海,行健身步道,品水磨古韵。
          2015年,水磨沟区实施“旅游东进”战略,将重点开发蝴蝶谷景区,做好“水墨天山”国家健身步道设施维护管理,加快东部山区旅游配套设施建设,发挥交通便利和旅游资源丰富的优势,引进旅游企业进行综合开发。
          在这里,收获生态与发展
          现代旅游业综合性强、关联度高、产业链长、辐射面广,具有像互联网一样的强大渗透力,并创新观念,推动旅游业与其他产业融合发展,加快旅游产品开发,走出“旅游+”发展新模式。
          “旅游+农业”利用资源推动观光农业,“旅游+体育”释放激情借冰雪运动、户外运动助力旅游,“旅游+文化”,借“泉、寺、磨、史”绽放魅力。区域旅游业的发展引来大批游人,也让农牧民鼓了钱袋。
            家住石人子沟的村民杜俊林是受益者之一,也是第一批带头认种薰衣草的“精明人”,自此他从田间解脱,多了两个身份――“地主”、“农家乐老板”。
          “以前地里种油葵和玉米,一亩地除去成本一年下来收益最好也就500元,自己还得天天操心。承包出去,一亩地800元,啥都不用管,老板还聘我们打理,每天100元。”杜俊林说。
          2012年第一季400亩薰衣草开花了,随后一年好过一年,2013年千亩红豆草也红了两个山头,加上火热的水墨天山徒步道,慕名而来的游客越来越多。杜俊林借着景区的人气,经营了一家农家乐,生意做得有声有色,每年4月到10月开门迎客,保底收入8万元。
            水磨沟区文体旅游局局长冯屏说,他们将贯彻落实区委区政府的决策,坚持以生态文明理念引领推动产业转型跨越发展,大力实施“一河两翼”战略,把生态环境优势,转化为生态农业、生态旅游等生态经济的优势,保护绿水青山,收获金山银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