乌鲁木齐市水磨沟区义务教育均衡发展通过国家验收

10.11.2014  11:05

  新疆网讯(记者史漓莎) 10月26日至31日,国家教育督导检查组对新疆维吾尔自治区申报义务教育均衡发展达标验收的12个县(市、区)进行了督导检查。 

  近日,国家教育督导检查组公布了自治区12个迎检县(市、区)义务教育均衡发展数据,水磨沟区以综合总分第一名的成绩通过验收,成为全疆此次验收中县(市、区)域校际间的差异最小、学校间均衡程度最高的区域。 

  满意的答卷,是对水磨沟区“头号民生工程”成果的最好肯定。 

  头号民生工程 

  四年共投入19.2亿元

  谈及义务教育均衡发展,对于水磨沟区的各级部门再熟悉不过,这个名词连续四年被安置在重点民生工程清单的首要位置。 

  水磨沟区不断加大资金投入,加大政府财政对教育事业的倾斜力度,落实各项教育经费投入政策,优先保障义务教育发展资金。 

  2010年至今每年均保证教育投入占公共财政支出的22%以上,且每年的投入以20%以上的比例增长,不断加大对义务教育经费的投入力度,区财政设立了提高义务教育发展水平和加快各类教育发展的专项资金,并列入预算。教育投入累计达到19.2亿元,成为名副其实的“头号民生工程”。其中,投入5.14亿元,新增校舍面积8.04万平方米,新增运动场地10.66万平方米。 

  国兴重教,“力争在2012年实现区域内义务教育初步均衡,到2020年实现区域内义务教育基本均衡。”《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2010-2020年)》如是明确。党的十八届三中全会更是将推动义务教育均衡发展深化教育改革,摆在突出位置。 

  新疆确立教育在服务新疆经济社会发展和长治久安方面具有基础性、关键性的作用。水磨沟区区委书记王国和说,“统筹区域发展,教育是一个突破口,是一种拉动力量,关系着区域发展的未来。把教育作为民生工程的重中之重,放在优先发展的战略地位是我们坚定的抉择。” 

  实践落实“头号民生工程”,不止是一次会议的决定,也不能仅仅停留在文件的字里行间,更多的是严格的监督管理与制度的推进革新。 

    制度保驾 

  让教育发展均衡

  践行优先发展教育事业的决定,强力推进各项工作落实,就必须有一套严格的制度保障,深化教育改革决不能只是个空架子,那么制度法规和监督体系便成了硬性保障和有效催化剂。 

  水磨沟区现有区属中小学校22所,其中17所为近年来先后接收的七纺、苇湖梁煤矿等企业和农村学校,占该区学校总数的77%,这些学校常年经费投入不足,校舍陈旧、设施设备老化,办学条件、师资水平与政府办学差距大,实现均衡化存在巨大困难。 

  为此,水磨沟区先后制定了《水磨沟区推进义务教育均衡发展规划》等实施意见、方案、规划,明确目标任务和方法措施,落实投入5.2亿元,用于校舍及标准化建设,实现企业及农村学校与原区属学校办学条件的均衡。 

  作为首府“六大组团”城市规划建设的重点区域,水磨沟区随着政治、经济发展带来大量外来人口涌入。 

  为确保进城务工人员随迁子女就近入学,“”门槛接收,与本区学生平等享受义务教育,水磨沟区制定了《进城务工人员随迁子女控辍保学工作实施意见》。四年投入3.5亿元保证了随迁子女平等享受义务教育,目前1.7万名进城务工人员随迁子女实现100%就学,占全区义务教育阶段总人数的61.52%。 

  除确保各项资金到位,对于发展中存在的问题,也是依据《水磨沟区义务教育均衡发展责任制》等,从内容、进度、质量等方面明确职责,规范流程。 

  仅2013年,水磨沟区区委、区政府召开15次会议研究义务教育均衡发展工作,党政主要领导33次深入到学校,现场解决了学校改扩建、师资引进等问题。“优先全力保证教育投入,不断完善教育布局,优化办学条件,提高办学质量,办好人民满意的教育,这是政府的重要职责。”水磨沟区区长隋荣说。 

  频繁的查改督导,将存在的问题一一曝光并及时解决,在严苛的制度管理监督后,发展初见成效,区域特色显现。

    队伍建设 
      提升教育质量

  百年大计,教育为本。教育大计,教师为本。教师是教育的脊梁,是教育事业改革发展的重要保障。 

  同区域经济社会发展情况一样,教育也存在巨大差异。城乡差距大、优质学校和薄弱学校差距大。教师数量和质量的差距是其中最大的差距,也是最难补的差距。 

  “名校长”培养工程、“学科带头人、骨干教师、教学能手、教坛新秀”培养制度、团队学校教师轮岗交流、优秀教师及免费师范生引进制度……一项项工程和计划正努力改变着差距。 

  水磨沟区从师资队伍现状和未来发展两个维度着眼,从学校领导班子和教师队伍建设两个层面着手,足额拨付教师培训经费、组织各项培训。 

  例如“名校长工作室”“名师工作室”和“学科青年教师研修工作室”的实施,在深圳、上海、北京、香港建立培训基地,让优秀教师各地取经,培养一批优秀师资队伍,助力本地教育。 

  对于条件落后的学校开展帮扶实践,组织优质资源校和相对薄弱校结成9个捆绑团队,3个发展联盟,开展“校际联动、团队共研、共享发展”活动,三年来,共有46名校级领导和282名教师进行了交流,交流领导占全区校级领导总数的57.5%,多方面提升教学质量。 

  多项创新计划的启动,为许多校长和基层教师提供历练平台,经过交流学习后为校园增添新动力,也从软实力提升的方面,拉近学校间的差距。 

  教师队伍的建设是打造特色校园的起步和基础,随之而来的学生特色教育的发展和尝试更是新奇有趣。 

  创新变革 
      让校园魅力绽放

  硬件设施的均衡配置可以通过资金投入直接改善,但促进区域中小学教育资源的均衡配置和内涵发展,需要潜移默化的过程,更需要创新变革让校园绽放魅力。 

  近两年,水磨沟区开发了400余个校本课程,投入1600万元用于青少年校外活动中心建设。在校园文化建设、教育教学等方面探寻特色发展之路,推进“一校一品”特色学校建设,获得国家教育督导检查组的肯定。 

  在校园间引入品牌文化理念,引导学校深度挖掘特色教育资源,先后投入2500万元用于精品校园文化建设,投入380万元用于特色项目的培育。 

  目前,一批中小学已完成精品校园文化建设。第8小学的绿色生态教育、第41小学“一教育”、第59小学的“国学启智、艺术修身”特色、第53中学的“家文化”教育、第53小学的陶艺、第31中学的剪纸、第121小学“感悟生命、成就生命、悦纳生命”的“弥生教育”等学校文化特色已突显。 

  各类特色活动多姿多彩,成为形成突破、改变校风校貌、引领学校内涵发展的有效途径,为促进学生全面发展和特色学校及优质教育资源的培育提供了良好环境。 

  决心魄力 
      让发展保持活力

  改革,永无止境。王国和说,深化教育改革,激发发展活力,实现教育区域均衡,要做的远不止这些,随着区域经济发展,涌现的各类新问题亟待解决,对此必须做好“持久战”的准备,做出“攻坚战”的努力。 

  国家教育督导检查组对水磨沟区教育均衡化发展的肯定,对全区教育发展来说是一次契机,区属学校将逐渐形成招生良性循环,同时水磨沟区计划引进优质学校联动办学,通过优势互补进一步提高教育整体水平。 

  针对学校人均占地小这一薄弱环节,还将加快学校布点建设,着力做好区内新住宅区的教育布点和新建学校跟进工作,满足辖区内不断增长的教育需求,缓解教育资源不足的矛盾。 

  王国和说,一手抓经济,一手抓教育,实施“双轮驱动”的兴区战略,就要保持良好的势头,持续抓好“头号民生工程”,继续实施教育优先发展战略,努力办好让人民满意的教育,为全面推进教育均衡发展、实现“教育强区”工作目标而努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