民生改善看新疆:文化建设提升百姓幸福指数

15.10.2014  18:06
  

  新疆维吾尔自治区党委、政府连续开展的“民生建设年”活动安排实施的重点民生工程中,以现代文化为引领的文化民生工程是重要组成部分,包括继续免费开放公益性文化设施,实施维吾尔语手机报下乡工程、广播电视户户通工程、农村电影放映工程、新闻出版东风工程、万村千乡文化产品惠民行动、连环画(口袋书)进村入户行动、新疆民族文学原创和民汉互译作品工程和民文周报出版工程等。

  新疆托里县镜泉社区居民马哈巴利·突尔得别克现在一有空就往社区文化室跑,“因为这里有好看的电影、好听的音乐,还有对生产生活有帮助的各类书籍。我们现在不仅物质生活和城里人一样,文化生活也一样丰富了。

  正如马哈巴利·突尔得别克所说,中央新疆工作座谈会后,新疆拉开了规模空前的文化惠民建设大幕。文化事业风生水起,天山南北,弦歌处处,各族群众尽享文化盛宴。

   内容丰富 覆盖面广

  2013年,“维吾尔语手机报下乡工程”被列为自治区文化民生工程的重要项目。仅2014年自治区财政就安排资金1893万元,向全疆140万维吾尔族手机用户、10万哈萨克族手机用户免费发送维吾尔语、哈萨克语手机报。

  新疆全面启动农村电影放映工程后,数百万各族农牧民不用出远门、不用花钱就能看到与城市院线几乎同步的最新电影。2014年新疆农村公益电影放映场次补贴专项资金2062万元,放映任务为103116场,按照“一村一月一场电影”的目标,截至8月底,新疆已完成农村公益电影放映88806场,观众1144.3万人次,累计完成86%。

  据自治区新闻出版广电局农村电影管理服务中心主任王勇介绍,为确保广大农牧民看上、看懂好电影,中心严格执行季度选片制度,不断丰富片源满足广大观众观影需求。

  2011年末,自治区启动实施“新疆民族文学原创和民汉互译作品工程”,每年安排专项资金1000万元,面向各族文学工作者广泛征集文学原创作品和翻译作品,按照“好中选优”的评选标准给予重点扶持和出版资助。

  自治区党委宣传部文艺处处长牛远峰介绍,作为新疆文化民生重点工程,每批“新疆民族文学原创和民汉互译作品工程”丛书面世后,都赠送到新疆1万多个文化场所和学校,其中包括1000多个区地县乡图书馆、文化馆和文化站,4000多个南疆村和社区文化室全覆盖,全疆5000多所大、中、小学校图书馆全覆盖,占出版图书总量的90%以上。从根本上缓解了少数民族语言图书少的问题,让少数民族读者有书看而且有好书看。

  透过这一组组数据,我们欣喜地看到全区文化惠民工作一步一个脚印扎实推进,带来了各族群众看得见、摸得着、感受真的变化。

   重点始终在基层

  文化民生建设以消除基层公共文化服务盲点和薄弱点为突破口,针对偏远农牧地区,将公共文化服务延伸到基层。短短几年时间里,数以千计的书屋、文化站、电影放映队等出现在天山南北;卫星、互联网等先进技术把偏远地区和世界相联,文化的脉搏在加速跳动,带着文化知识的养分流向偏僻乡村,流向“最后一公里”“最后一家人”。

  通过连续5年实施的文化民生建设工程,加强了“区、地、县、乡、村”五级公共文化体系建设,构建了覆盖全疆的比较完备的公共文化服务体系。全区累计投入3.73亿元新建923个乡镇综合文化站,基本实现乡镇文化站全覆盖。

  记者从自治区文化厅获悉,2011年以来,新疆全面实施美术馆、公共图书馆、文化馆(站)免费开放,每年国家和自治区投入免费开放资金约1.2亿元,实现了基本公共文化服务的全覆盖。2013年,在全国“三馆一站”免费开放的督查通报中,新疆“三馆一站”免费开放服务群众增幅进入全国前三,全年面向基层提供的各类文化服务,比2011年免费开放前增加了1.5倍,受益人数达2100万人次。

  《新疆农民报》是由自治区财政投入1045万元,面向全疆农牧民读者免费赠阅的综合性服务类报纸。目前《新疆农民报》以维吾尔、汉、哈萨克、蒙古、柯尔克孜五种文版发行18.6万份,成为新疆文种最多、覆盖广泛、独具特色的纸媒。

  作为新闻出版公共服务体系的重要内容之一,“东风工程”面向基层、面向农牧区,提供惠及广大群众的新闻出版服务。仅在2013年就为全疆赠阅点配送6种语言文字的200多万册图书和60多万盒音像制品。

  文化民生建设始终把重点放在基层,充分调动了社会各界和农牧民群众参与文化建设的积极性,实现了从“要我建”到“我要建”、从“要我来”到“我要来”的转变。

   群众是最大受益者

  记者在基层采访时常听到这样一些话:“通过对村文化室书籍的学习让自己的收成增加不少”“自治区开展万村千乡文化产品惠民行动,送给社区的那些影片,我特别喜欢看,我都是和邻居们一起看的,还增进了邻里和睦”“这期的《新疆农民报》又准时送来了。上面‘种养参谋’有关种果树的,我都一期不落地剪下来了”……

  第一次中央新疆工作座谈会以来,新疆连续5年开展文化民生工程建设。5年的时间并不长,但文化民生工程的作用已卓然可见。

  在和田县罕艾日克镇然巴勒村,杨树枝在风中欢快地摇曳,温暖的秋日在树下的庭院洒下一片斑驳。院里,十几名年轻人跳着欢快的舞蹈;小型戏台上坐着几位老艺人,有的在弹热瓦甫,有的在打手鼓,还有的在拉艾捷克;屋子里,几位妇女围坐一圈,在学习手工针织技术;隔壁的阅览室里,一排排书柜里整齐地摆放着各类书籍,姑娘小伙正聚精会神地读书。这种场景在乡村随处可见,村文化大院已成为农牧民学习、休闲的好去处。

  沙雅县古勒巴格乡古如其阔坦村村民杨武权是村里用上广播电视“户户通”设备的首户村民,他说:“以前,我们看电视只能收到20来个台,信号也不稳定,地方台根本就收不到。现在政府给我们送来了‘户户通’机顶盒,不仅全部安装调试好,而且一分钱也没收,我们太高兴了。

  墨玉县农村电影放映员吐尔逊·卡迪尔和他的电影放映队收到一封感谢信,是偏远山区农民委托村支书写来的,信中感谢他们带来的欢笑。因为每到每月一次固定放电影时间,农家孩子们都会早早等候在村委会院子里期待“电影车”的到来。吐尔逊说,现在我最高兴的事就是看着大家看电影,再苦再累都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