民生建设不断提升新疆人的幸福指数

01.10.2014  02:58

资料图:2014年4月2日,乌鲁木齐人民公园上千市民在朝阳阁广场跳舞。

     天山网讯(记者刘杰报道)2010年5月召开的中央新疆工作座谈会提出,要始终把保障和改善民生作为一切工作的出发点和落脚点,开启了新疆民生建设的新篇章。

    五年来,民生建设的浪潮,正在以前所未有的力度和气势,席卷天山南北,凝聚着民心,提振着信心,朝着“让老百姓的生活充满阳光、尊严、幸福和希望”的目标前进。

    “群众第一,民生优先,基层重要”早已成为全疆上下的共识,成为各级干部的共同责任和担当。

     连续四年超过财政支出七成的民生支出,让新疆人分享改革开放成果的蛋糕越做越大;一年比一年增长的民生指标,让百姓感受到的是一年比一年更热的民生温度。

    安居富民、定居兴牧、实施零就业家庭动态清零……五年来,自治区党委、政府承诺的重点民生工程全部如期兑现,天山南北各族群众共享社会发展成果,人心暖,心气顺,幸福指数节节提升。

     生活一天比一天好

    37岁的热依木江•艾迪力斯是乌鲁木齐市沙依巴克区炉院街片区管委会巡逻大队的一名队员,9月24日,记者见到他的时候,他正在路边执勤,说起近年来的生活,热依木江•艾迪力斯说,他赶上了好政策,让一家人过上了安稳的生活。

    担任巡逻队员前,热依木江•艾迪力斯和爱人吐尔逊古丽•买明在离家不远的菜市场做些小生意,一家五口人生活很艰难。2010年,炉院街片区管委会长征社区干部结合热依木江家的情况,介绍他到社区担任联防队员,不久又为吐尔逊古丽解决了一份保洁员的工作。

    热依木江因工作认真,责任心强随后被调到炉院街片区管委会巡逻大队工作,收入也从一千多增加到三千多,生活有了明显的改善。

    和以前的生活相比,热依木江感觉现在很幸福。“我们家有两个孩子,还有一个年近90岁的母亲,靠小本生意维持一家人的生活很难。现在我们夫妻俩都有了相对稳定的工作,再也不用为一家人的吃穿发愁了。” 热依木江说。

    据了解,2010年,自治区人民政府出台了《关于促进零就业家庭就业的意见》,在逐户核实、摸清底数的基础上,开展“一对一”帮扶,实施政策、岗位援助、跟踪服务和公益性岗位托底安置等措施,建立了24小时动态清零长效援助机制。对在领取失业保险金期间实现就业创业的零就业家庭成员,将剩余期限的失业保险金一次性支付给本人;对从事微利项目、灵活就业的零就业家庭成员,给予5000元社区就业援助金支持。

    2010年至2013年,共帮助25.7万名城镇就业困难人员实现就业,消除零就业家庭2.62万户,帮助2.9万名零就业家庭成员就业,实现零就业家庭至少有一人就业的目标。公益性岗位就业人员从2009年5.6万人增加到2013年12.1万人,充分发挥了公益性岗位托底安置就业困难人员就业的作用。2014年上半年,全区消除零就业家庭724户,实现就业977人。

资料图:2010年8月以来,乌鲁木齐市建成社区蔬菜副食品直销点423个,极大地方便了各族群众。

     生活在这里我感觉很幸福

    炉院街片区管委会天山建材社区51号院是辖区治安管理的重点难点区域,位于兰新铁路桥下,自1999年开始,大量南北疆维吾尔族居民在此聚集,私自搭建房屋长期定居下来,并不断加盖房屋,出租给来乌市打工的疆内维吾尔族务工人员,成为南北疆流动人口相对集中的区域。

    从前,51号院落处于无人管理状态,路面年久失修,电线老化,院墙低矮,院落两头均与外界畅通,经常发生摩托车、三轮车等物品丢失的情况,加之院落与铁路紧邻,存在管理混乱、安全隐患大等诸多问题。

    对此,天山建材社区结合社区“四化”建设,将其确定为辖区重点区域并实行封闭式管理,辖区只留一个出入口,其他的通过围墙等形式进行封闭,并在出入口设置岗亭、警示灯,安装监控设施,实行24小时岗亭值班和进入车辆登记。

    2014年8月,社区对51号院的外围进行了加固,尤其是靠近铁路的一侧加高了护栏,以保证人员的安全,并对院内的道路进行了硬化,以保证人员出行便利。同时社区在入口处设置了宣传板,分为汉语和维语两个版面,主要宣传房屋出租人的职责、便民联系卡的实施方案以及民族团结相关的宣传。

    如今生活在这里的群众告别了往日的脏乱差,幸福指数有了很大提高。

    “以前这里都是土路,地上没有铺砖,坑坑洼洼的。电线老化,院墙倾斜。院落两头也是开的,居民没有安全感。后来社区对这一块进行改造,安装了门禁系统,还将院墙加高加固,更换了电线,装上了路灯。如今在这里生活感觉幸福多了。”负责该片区的社区工作人员赛努热•白克热说。

    此外,天山建材小区还对水泥厂街(原仓房沟东路)进行了改建整治,统一铺筑柏油路面。并对水泥厂街私搭乱建及违章建筑进行了拆除,在道路两边设置路灯及绿化带,使得困扰群众多年的水泥厂街“脏乱差”问题得到了彻底解决。

    “现在的小区干净整洁,在家门口就能办很多事,生活更加舒适。”天山建材小区居民王军说。

    近年来,乌鲁木齐实行社区“四化”(庭院化管理、网格化覆盖、社会化服务、数字化支撑)管理模式,提高社区经费标准。同时加大对社区投入,将一般社区工作经费提高到20万元、重点社区提高到25万元,保证街道工作经费不低于120万元。

     民生改善成效显著

    五年来,乌鲁木齐城市建设管理、环境治理迈上新台阶,创建国家园林城市顺利通过验收,大气污染治理取得新突破。

    2012年10月份竣工的“”字型快速路一期工程,是乌鲁木齐市政建设历史上施工难度最大的项目。常规情况下3年的工程量,实际上只花了200天,比原计划提前半个月通车。

    在乌鲁木齐实施“煤改气”工程期间,短短6个月时间,便安装燃气锅炉710台1.29万蒸吨,实现替代燃煤供热面积1.16亿平方米,减少燃煤500万吨,减排二氧化碳3.5万吨、烟尘1.7万吨。乌鲁木齐的环境得到了明显的改善。

    BRT、煤改气、“”字路、便民蔬菜直销点、老旧小区与背街小巷改造、社区“四化”、社区“十有”……正是乌鲁木齐4年来大开大合,稳定为要、主动求变,民生为本,谋大善变的鲜活写照,也是大美新疆巨变的一个缩影。

     自2010年起,新疆连续五年实施“民生建设年”活动。其中2011年实施民生工程22类80项,2012年25类90项,2013年25类100项,2014年25类150项。近3年,自治区财政用于民生的支出占公共财政总支出的比重达70%以上,年均增长29.7%,累计支出4829亿元,承诺的重点民生工程全部如期兑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