民生审计的实践与思考

09.12.2015  22:06

  近年来,富蕴县审计局把民生作为审计工作的出发点和立足点,加强对关系经济社会发展、涉及群众切身利益的专项资金审计和审计调查,确保各项资金合理有效使用。

  一、民生审计发挥了重要作用

  (一)促进了社会公平

  在我县2010年的财政审计中,重点安排对社会捐资助学资金使用情况进行延伸调查。审计发现,此项专项资金在发放和管理上审核不严、超范围发放,多名不符合《富蕴县资助贫困家庭大学生专项资金管理办法(暂行)》要求的大学生享受了助学补助,个别人员还重复领取,在一定程度上影响了公平性和合理性。县政府高度重视,重新修订完善了管理办法,明确了各相关单位的责任。此项管理办法的修定使资金在使用和管理上更加合理,更具可操作性。

  (二)推进了基本医疗保障体系建设

  在2011年的财政审计中,我局重点对基本公共医疗卫生服务项目资金、新型农牧区合作医疗基金、民政医疗救助资金、药品零差率等四项资金的使用情况进行了延伸调查。审计调查发现,以上资金在执行过程中总体是好的,但也存在服务政策执行不到位、宣传力度不够等问题。针对提出的问题,有关部门高度重视,积极进行了整改,并组织宣讲服务队采取座谈和入户讲解相结合的形式,对农牧民进行惠民政策宣传和讲解。同时将惠民政策制定成汉哈两种文字的宣传手册,发放至农牧民手中,使政府的惠民政策深入人心、家喻户晓,提高农牧民对民生工程的知晓度和满意度。

  (三)推进了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

  自2008年始,我局就将新农村建设资金作为财政同级审的一个重点内容,通过深入乡镇、农牧民家中调查了解涉农、惠农资金的发放及使用情况,关注资金的效益。如:对2008年财政投入资金实施的种植大棚进行了调查,了解到各乡(镇)均不同程度的存在以下问题:为争取财政资金,不因地制宜,不考虑地理、气候因素,不实地考证,一味地争取项目,前期可研不足,导致争取的项目往往实施不了,造成财政资金的损失浪费。针对这一情况,县政府非常重视,专门召集财政、纪检、计委、审计等相关部门开会,研究措施,要求各相关单位限期整改,特别对三个乡(镇)大棚资金已拨付未完工的问题,责成尽快完工,并成立由纪检、财政、计委、审计等部门组成的督查小组,对整改情况进行督促检查。

  二、对民生审计的建议

  (一)审计立项注意倾听民声

  善于从倾听民声中确定审计任务,明确审计目标,依据群众诉求科学立项,感知群众满意度,检验审计成果。通过开展基层惠民政策大调研、包村结对帮扶等活动,深入了解群众所思、所忧、所盼,找到各项惠农政策落实中存在的问题症结,了解群众诉求,挖掘民生审计“盲点”,归纳提炼经济社会发展和群众切身利益方面的民生重点、难点,主动问暖于民、问需于民、问计于民、问审于民,既检验民生审计成果,又完善民生审计目标。

  (二)创新观念,完善民生审计服务水平

  一是要树立绩效审计理念。以促进资源节约和减少损失浪费为目标,积极开展民生项目绩效审计,反映和揭露被审计单位管理不善、损失浪费、财政资金使用效益不高等问题,促进有关部门进行整改,让国家的钱花得明白,花得有效益,向人民交一本“放心账”;二是要树立系统审计理念。要牢固树立系统审计观和辩证审计观,坚持统筹兼顾,坚持点面结合,注重加强对重点部门的全系统、全行业审计,增强审计工作的针对性、灵活性,进一步拓展审计深度和广度,在全面审计的同时,提出有针对性的审计意见和建议,积极发挥“谋士”作用。

  (三)更新知识,提升民生审计能力

  民生审计涉及面广、政策性强,对审计人员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审计人员要不断学习,熟练掌握民生方面政策法规、业务规程、内部控制制度才能紧跟时代要求。因此,审计人员必须从实际工作需要出发,本着“缺什么、补什么”的原则,加强民生审计相关政策法规的培训,不断丰富审计人员的知识储备,提高审计人员发现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同时,要加强审计人员计算机及软件应用技术的培训,不断提升民生审计的技术含量和水平,努力增强新形势下开展民生审计的能力。

  (四)信息公开,使民生审计发挥更大的作用

  将民生项目审计结果公开常态化,让公众充分享有知情权和监督权。积极稳妥规范地推进审计结果公开,扩大公众的知情权,激发公众参与监督公共财政的积极性,并让审计结果接受全社会的检验。进一步完善审计结果公告、新闻发布、网上征集意见等制度,及时掌握社会公众对民生审计工作的要求、评价和意见,使民生审计发挥更大的作用。

  (五)注重实效,加大对审计结果的整改落实

  对民生项目审计报告中发现的问题实行回访制度,对领导干部经济责任审计时,要关注民生问题及其责任。同时,开展民生项目回头看活动,督促相关单位对问题进行整改。将审计情况、审计意见和建议以“审计要情”形式上报县领导,为领导决策提供及时、可靠的信息,充分发挥审计为民的服务性、建设性作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