民族融情 感恩教育 促拜城宣传教育新气象

03.10.2014  01:30
 

    拜城县许昌团结小学“金话筒主持人社团”民汉学生共同表演的快板中融入了民族团结知识。   

    天山网拜城讯(记者刘霞摄影报道)“学校开展了‘民汉学校互联、民汉班级互动、民汉教师互帮、民汉学生互学’、‘四联谊•结对子’民族团结融情教育活动,以及民汉学生集体生日会、民族团结课‘同课异构’教研活动、民族团结才艺节目汇演等活动,把民族团结教育贯穿到学校教育、家庭教育、社会教育之中,让各族青少年从小玩在一起、学在一起、成长在一起。”9月26日,拜城县温州大学拜城实验高中校长杨志强在介绍学校民族融情教育时这样说道。

    当天,拜城县各中小学学生汇聚温州大学拜城实验高中,不仅展现了他们的才艺,更展现了他们积极向上的精神风貌。书法、剪纸、舞蹈、乐器、武术……这一天的温州大学拜城实验高中成了一片艺术的天地。

     校园宣传融情

    在校园的入口,学校展示了民族团结手抄报,这些手抄报目的就是营造民族团结教育的氛围,时时提醒全县师生:我们生活在祖国大家庭的怀抱里,各族人民互助互爱才能创造我们的幸福生活。

    杨志强说,政治思想教育工作是学校教育的灵魂。年初以来,拜城县教育系统始终抓实抓牢“维护民族团结,抵御宗教渗透”、“加强师德师风建设”两个专项整治活动,全县各中小学充分发挥校园舆论宣传阵地,利用主题班会、演讲、校园广播、校园电视、宣传橱窗、墙报板报、校园贴吧、电子滚动屏、校报校刊等媒介,多角度、宽领域、广范围宣传党的民族宗教政策,宣传社会经济发展的辉煌成就,加强师德师风教育,做到“广播有声音、电视有影像、校刊有文章”,在全县教育系统形成强大的宣传舆论氛围。

     课堂教学融情

    课堂是学校开展民族团结教育的主阵地。据介绍,拜城县教育局通过“四融情结对子”方式,组织各学校开展“同课异构”教研活动,增进民汉教师教学交流形式。让学生在学校玩在一起、学在一起、成长在一起,让民族团结意识深入学校每个细胞。

    民汉师生齐聚一堂,民汉两位教师共同执教同一节课,互补互助,巧妙引导学生领悟民族团结的重要性。在课堂中,学校将民族团结教育寓教于乐作为追求,通过民族团结故事大家讲这种喜闻乐见的形式,孩子们互相分享发生在自己身边的民族团结小故事,用身边人、身边事、身边物树立正面典型,从而增进了孩子之间的友谊;而收集民间民族团结微故事则是拜城县教育系统的一项新举措,以此充实教材内容,挖掘开发拜城校本课程,让民族团结意识更加深入,使校本课程有效促进学校民族团结教育工作。

     课外活动融情

    无论课堂上还是课堂下,拜城县各学校都将融情教育落到实处。据了解,拜城县各学校都有一个不成文的习俗,就是每月一次的“集体生日会”。

    生日会上,民汉学生、家长同唱生日祝福歌,学生之间互赠自制手工艺品,同台展示才艺,麦西来甫跳出团结与和谐,增进了民汉师生、家长之间的友谊。

    此外,拜城县各中小学的课外社团都会开展丰富多彩的文体活动,成立美术社、舞蹈社、书法社、合唱团、跆拳道、衍纸、快板、心理减压操、国学、科技航模等组织,培养学生认识美、欣赏美、从而践行美,拥有一颗美好的心灵,使美育教育成为学校的一项重要工作。

    被中央台节目主持人毕福剑称为“天山小雪莲”的县第二小学的艾克旦•艾萨告诉记者,在这次的才艺展示中她演唱的是黄梅戏。她从小喜欢唱歌、跳舞、画画,上幼儿园时开始学唱黄梅戏。从一年级开始,每天做完作业、复习完功课后,便从电脑上学唱、学跳。现在她熟练掌握了黄梅戏、京剧、英文歌曲以及其它歌曲共计40首,还学会了蒙古族舞、塔塔尔族舞、维吾尔族舞蹈。

    拜城县以“民族融情”为主题,以“感恩教育”为核心,以校园文化建设推动素质教育,以实践教育活动为载体,从小处着手,使民族团结、爱国主义教育形象化、具体化。

    据了解,拜城县教育系统将中华传统文化纳入学校教育的同时,始终牢牢抓住课堂教学及舆论宣传两大阵地,开足开齐思想政治、民族团结和法制教育课程,配齐配强相关专业教师,并将“三个离不开”、“四个认同”、“五观”、“六好”等思想教育内容与所有课程水乳交融,与舆论宣传有机结合,做到意识形态领域教育进教材、进课堂、进学生头脑,增强各族学生识别和抵御各种唯心主义、封建迷信及伪科学的能力,营造良好育人环境,坚决抵御宗教向校园渗透。通过落实学校德育、家庭管教、社会联动三项机制,学校、家长、社会三位一体联动,让学生在和谐平安的社会环境中健康成长,切实筑牢师生思想政治防线,让学生发自内心的热爱祖国,弘扬新疆精神,将来为新疆发展献出自己的力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