多民族的新疆是建设“丝绸之路经济带”的核心(图)

04.01.2015  11:55

  新疆大学新闻与传播学院郑亮

  两年前,我陪同友人一道赴喀纳斯旅游。在景区,我们遇到一些来自哈萨克斯坦的游客。我用英语攀谈:“你们从哈萨克斯坦哪里来?”对方一位长者用流利的汉语回答:“就从这里来,我们是本地人!”原来,他们原本就是阿勒泰的哈萨克族人,后来举家迁居到哈萨克斯坦,此次是旧地重游。

  新疆,在这片广袤的土地上,生活着47个民族。所有这些民族一道,构成了新疆悠久和多彩的历史。其中,维吾尔族人口的80%都集中在南疆地区,其他各少数民族则大多分布在相对边远的地区,尤其是边境地区。举例而言,北疆的伊犁哈萨克自治州同哈萨克斯坦接壤。同样,博尔塔拉蒙古自治州也毗邻哈萨克斯坦。在南疆,克孜勒苏柯尔克孜自治州靠近吉尔吉斯斯坦和塔吉克斯坦,而塔什库尔干塔吉克自治县接近塔吉克斯坦、阿富汗和巴基斯坦。这种民族分布给新疆带来了三大跨境民族:哈萨克、柯尔克孜和塔吉克。

  这三大跨境民族对于中国边疆稳定,能源安全,尤其是建设“丝绸之路经济带”有着举足轻重的作用。目前,新疆共有15个陆上口岸正在发挥着沟通和中亚及南亚国家经济贸易往来的作用。其中最大的是位于博州的阿拉山口口岸。霍尔果斯口岸是伊犁州直最大的口岸,紧随其后的是都拉塔和巴克图口岸。2012年年初,中国和哈萨克斯坦共同宣布在霍尔果斯成立自由贸易区以促进双边贸易。如今,霍尔果斯已经建市,将为中哈经贸往来发挥更大的作用。

  如果说中哈贸易往来是北疆对外经贸往来的主体,那么在南疆的伊尔克什坦和吐尔尕特口岸则主要担负着和吉尔吉斯斯坦的商贸往来,这两个口岸都位于克州。另外,在帕米尔高原上塔什库尔干县的红其拉甫口岸,主要面向巴基斯坦和阿富汗。

  在我国加紧建设“丝绸之路经济带”的今天,新疆的各个民族,尤其是跨境民族,对促进中国和中亚、南亚经贸往来和地区繁荣与稳定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新疆的柯尔克孜、塔吉克、乌孜别克、哈萨克和维吾尔族,同中亚和南亚各民族有着天然的语言和文化上的联系,他们是中国同中亚和南亚贸易的重要推进器。在贸易往来之外,中国目前已经同哈萨克斯坦、乌兹别克斯坦和土库曼斯坦签订了修建油气管道协议,以满足中国经济发展的能源需求。2014年9月,习近平主席在塔吉克斯坦访问期间,同塔总统拉赫蒙一道出席了中国—中亚天然气管道D线塔吉克斯坦境内段开工仪式。中国同中亚油气管道中国境内的起点位于伊犁州。

  多民族的新疆是推进与中、南亚经贸往来的要冲,同时对于构建保障“丝绸之路经济带”的安全环境也意义更加重大。新疆的跨境少数民族,对于维护中国西部边境安全,尤其是防御宗教极端主义的渗透,发挥着关键的作用。当前,美国和北约已经逐渐撤出阿富汗,但塔利班并未被击溃,阿富汗局势尚不明朗,同时中东新型恐怖组织“伊斯兰国”正在崛起。这些给中国西部新疆的安全环境带来了不小的压力。新疆5600多公里的边境线,除了有常备的边防部队守卫之外,也离不开边境地区少数民族牧民的配合。在新疆克州的中国-巴基斯坦边境地带,69岁的柯尔克孜族布茹玛汗大妈从19岁开始在边界上的无数个石头上刻下“中国”二字。而高原上的塔吉克族,更是被称为“守边民族”。在最近一部反映当代新疆的纪录片当中有这样一个画面,一位塔吉克族老人告诉记者:“守卫边防是我们的责任。因为,我们也是中国人!”在广袤的帕米尔高原上,正是塔吉克族和柯尔克孜族牧民同中国边防部队一道巡逻守边,成为抵御极端意识形态和恐怖主义渗透的坚固防线。

  新疆是丝绸之路的中心地带,没有新疆就没有丝绸之路。一个多民族的新疆对未来“丝绸之路经济带”的建设,尤其是商贸往来,能源安全和地区稳定,必将发挥核心作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