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疆沙产业年产值超40亿 民企涌入沙海淘金

19.06.2015  12:54

  沙海淘金不再是笑谈,昔日的不毛之地,正成为新的淘金宝地。  

  

且末县防风治沙站里长出的肉苁蓉。(资料图片)

  6月17日,是“世界防治荒漠化和干旱日”。57岁的商人付廷秀正准备从自己种下的“绿色银行”中取出钱来。现在他每年在沙漠的产值是2000多万元,并以30%的速度增长。

  这只是民营企业沙海淘金的缩影。在民企进军沙漠的背后,是新疆沙漠化土地面积的逐年减少及沙漠新经济的产业延伸。

  来自新疆防沙治沙工作协调领导小组办公室的数据显示,近4年新疆共完成造林总面积65.68万公顷,其中非公有制完成造林面积33.28万公顷,占造林总面积的50.67%,非公有制累计投资约40.13亿元,年治理沙化土地面积超690万亩。

   新疆沙产业年产值超40亿元

  沙产业,在业内已不陌生,是将荒漠视如肥沃耕地,利用其独特优势进行经济开发。1984年由著名科学家钱学森首倡这一理论,将其视作“第六次产业革命”,经过30多年的实践证明,已被视为21世纪的新兴产业。由此,治理荒漠化也饱含商机。

  提及当初选择留在新疆沙漠淘金,16日,付廷秀在电话中还在庆幸当初的选择,他直言,到新疆之后,看到了防沙治沙和经济的结合点,就拿种植林果来说,其产值远高于内地种植其它农作物,最主要的是,新疆的各地政府在防沙、治沙方面有很大的决心,通过土地和政策优势,支持非公有制企业加入防沙、治沙行列。

  2008年,付廷秀在阿克苏拿下1万亩沙化地,种植核桃、红枣、苹果等林果,如今每年的产值在2000余万元。2011年,经过考察之后,付廷秀又投资1.2亿元,在和田拿下了10万亩沙化地,除种植核桃、红枣、苹果之外,还引进了油莎豆和四翅滨藜。

  付廷秀说,四翅滨藜在种植几年后,土壤可直接种小麦、水稻等农作物,目前,不仅从内地带来300余名种植人员,还从和田当地招进了300名农民加入。

  在沙产业无人问津之时,治理荒漠化主要由政府主导。在业内人士看来,与此前政府主导下的治沙模式相比,民企领衔的沙产业更加尊重大漠的生态规律。沙棘、梭梭、罗布麻等土著灌木,耐旱,根系发达,是大漠锁沙的王牌军。

  2014年新疆防沙治沙工作经验交流会上公布的数据显示:新疆每年沙产业总产值近41.7亿元。

截至10月底新疆市场主体达223.6万户
  石榴云/新疆日报记者任华、通讯员赵婷从自治区市场监督管理局获悉:截至10月底,新疆登记在册市场主体223.中国新疆网
10月疆电外送新能源电量占比超三成
  石榴云/新疆日报记者陈蔷薇从新疆电力交易中心有限公司获悉:10月,我区疆电外送电量为76.中国新疆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