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正在发生的事:汇率贬值+资本流出

04.02.2015  14:30

经济观察网 欧阳晓红/文   汇率贬值与资本流出就像一对孪生兄弟,如影相随。这是当下中国正在发生的事情。越来越透明的官方数据或佐证了这一判断。

2月3日,国家外汇管理局公布的数据显示,2014年中国四季度资本和金融项目(含净误差与遗漏)逆差5595亿元人民币,国际储备资产减少1844亿元人民币。2014年资本和金融项目逆差5939亿元人民币,国际储备资产增加7209亿元人民币。

市场惊呼“中国遭遇1998年第四季度以来最大规模资本外流”。

此时的人民币对美元汇率也是频频走软,上周一前的两个交易日内累计下挫0.7%,创下2008年以来的最大两天跌幅。

如果两者结合起来看,加之经济增长前景疲弱,也许令人困惑:人民币贬值预期又起?资本正在大规模流出中国吗?

似乎表面上是这样:像受制于流动性的资本市场近期表现低迷,汇率贬值因素波及人民币资产,近一周的地产股与金融股频频收跌。

但又不尽然。外管局数据显示的是2014年12月,略滞后1个多月,而且那是初步数据,涵盖净误差与遗漏。何况资本逆差未必完全代表资本外逃。

最新的数据可能显示,得益于欧元版QE的刺激,新兴市场的资金流入在升温。招商亚洲新兴市场资金流动指标2015年1月的最后两周明显回升。这意味着,在欧洲央行非常规货币政策的影响下,现阶段全球流动性明显改善。也许,某一特定时间段,新兴市场将会发生阶段性资金流入。因为资金的流向总是瞬息万变。

2014年就经历了人民币汇率升值(流入)、贬值(流出)这样一波三折的过程。比如:2014年上半年,央行干预、海外对冲基金平仓等力量交织之下的汇率贬值;6月至8月央行顺势升值;9月-11月央行逆市干预升值;12月央行再顺势贬值,资本随之流出。

在招商证券首席宏观分析师谢亚轩看来,对“流出”的一种解释是对外资产的增加,即国内外汇资产的增加。另外,也可能是偿还美元债务,减少对外的负债水平。

比如,过去几个月美元指数走高,强美元使得此前借美元的一些企业或个人可能会平仓。这对宏观金融的稳定其实是好事。

对“流出”的另一种解释是,央行减少干预外汇市场,由市场供求关系发现汇率价格。如美元升值,市场主体持汇意愿增强,资金流出迹象明显。

2015年也可能出现汇率一波三折,或多波多折,资金快进快出。不过,汇率波幅、资金流动等需要在中国经济可容忍承压的范围之内,且大前提是金融稳定。

因为,对中国而言,有一个人民币国际化的梦:“若无重大不利事件发生,少则三年,多则五年,人民币国际化的程度可成为继美元和欧元之后的世界第三大货币。”学者称。

然而,2015年的外汇市场注定不平凡,且充满不确定性。全球央行汇率战已经拉开序幕,像丹麦降息,瑞郎与欧元脱钩,1月21日,欧版QE上场;22日加拿大央行意外降息,2月3日澳洲联储意外降息,令当日澳元兑美元盘中跌幅创下2009年6月以来新低。

此时,全球汇率战火烽起,国际化程度快速提升的人民币不可能安之若素;它必定也会宽幅波动,甚至试探性贬值。因为中国经济可能不允许它再像过去那样升升不息。学界共识是中国经济正进入以增速下行、需求切换、动力转型为特征的“新常态”。而这个“新常态”对应怎样的汇率水平,也许要由市场供求去发现价格。

当然,在此过程中,央行需要通过调整中间价表达其政策意图。特别是在当下的非常时期。观察央行近几日对人民币中间价的设定,会发现其欲体现一揽子货币的汇率形成机制,而非盯紧美元,因此调高中间价;亦显示其做多人民币的意愿。

或许,自2014年年底至今的人民币汇率表现已大致说明问题——央行顺应市场供求贬值,尽管现在还不到下结论之时。

社科院世界经济与政治研究所博士、国际金融室副主任张明认为,人民币兑美元汇率在2015年可能在6.2-6.4的区间窄幅波动,人民币名义有效汇率指数可能在110-130的区间内盘整。

谢亚轩的看法是,未来汇率波动范围大致以6.15为中枢,在6.0-6.3区间内波动。

接下来,人民币汇率大幅双向波动,中国的资本流动亦随之开启高频震动模式。市场主体做好准备了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