果树下邻里守望的情谊

08.10.2016  13:34

新疆网讯 金秋十月,满眼秀色。在我市多民族聚居的大院中,大家一起种下的果树已是硕果累累。

这些果树,见证了各族居民在这些果树下互帮互助、邻里守望的情谊。

苹果树见证团结情

9月30日,在乌鲁木齐天山区北湾街社区北湾街798号马国忠大院,73岁的马国忠在儿子马彪的协助下,将院中苹果树上的苹果摘下来,洗净后分给院中的房客。

住在马国忠大院的居民,每年都能吃上“大院”苹果,大家说,这是大家一起照料的果树,这苹果是“团结果”。

这株苹果树是马国忠28年前与一名维吾尔族房客栽下的。

马国忠七岁时跟随父母来到新疆,随后一直住在这里。1983年,马国忠盖起三间土坯房,自己住了一间,另外两间租给一户维吾尔族房客和一户汉族房客。

维吾尔族房客叫吐尔逊,是喀什人。当时大家都在一个锅里吃饭,遇到啥事,都互相照应。”马国忠说。

28年过去了,房子从土坯房换成砖混平房,再到三层楼房,住户也从三户变成了4个民族23户居民,但苹果树一直都在,而且每年都挂果。

马国忠说,果树一直在,大院的规矩一直没变:进了这个院,不管什么民族,都是一家人。

当天一早,马国忠操着一口流利的维吾尔语与房客斯拉木丁·尼亚孜聊天。由于房客中大部分是来自南疆的维吾尔族,马国忠自学了维吾尔语。

斯拉木丁·尼亚孜来自喀什,今年65岁,已经在这个院子住了八年,他说,平日有个病、有个灾,马国忠总能帮忙,“在这里,有家的感觉。

两年前,斯拉木丁·尼亚孜的两个儿子来打工,也住进了马国忠的院子。

房客韩文海说,他儿子的婚礼是在苹果树下办的。

韩文海在这里已住了十年,2014年2月,韩文海儿子结婚,先在老家甘肃办了一场婚礼,然后把儿媳接过来,在乌鲁木齐再办一场。

可一家人刚下火车,钱包和行李都丢了,只好先到马国忠大院再说。

没有钱,如何办婚礼?这时,马国忠敲门进来,“老家的规矩,不能坏,婚礼就在院子办,钱我来出。

韩文海现在还记得当时的情景,院子所有居民都来帮忙了,喜宴特别丰盛,现场来了很多人,比老家都热闹。

马国忠脾气好,但他的儿子马彪说,父亲也经常与人红脸,“他租房要看人,不跟大家团结的、有坏习惯的,给多少钱都不租,二十多年来,一直是这样。

马国忠还特别配合社区工作,二道湾社区党支部书记孙晓淼说,平日只要有活动,马国忠总是第一个来参加,社区关于流动人口和出租房屋的新举措都是在马国忠大院实行的。

今年8月18日,自治区党委常委、乌昌党委书记、市委书记李学军来到马国忠大院,在苹果树下和各族居民、基层干部围坐在一起拉起家常、聊团结、谈变化。

马国忠说,他至今还记得李学军书记的话:“民族团结的感情历久弥新,只要我们用心呵护,就一定会像苹果树一样生生不息。

众人齐搭葡萄长廊

十一”假期,天山区羊毛湖社区天安小区民族团结文化长廊的葡萄熟了,每天下午,都有居民带着水果、糕点在这里聚会。

54岁的居民阿力木江·买提托库提说,这个葡萄长廊是院子居民在社区支持下齐心建起的,已成为院子居民娱乐休闲交流的“精神家园”。

然而在四年前,文化长廊所在的地方还是一块荒地。天安小区有七个民族400余户居民,是个有着十余年历史的民族团结大院,但是院子基础设施一直比较落后。

阿力木江·买提托库提看到居民难以找到一个聚会聊天的地方,就萌发建葡萄长廊的想法,“大家有个活动的地儿,交流更方便,关系也会更好。

说干就干,阿力木江·买提托库提就带着几位居民代表开始在院子发倡议,当即就得到了居民的支持。

60岁的居民阿不利克木·黑利力说,阿力木江·买提托库提是全国中华孝亲敬老楷模,他有号召力,而且这的确是为大家着想的事。

于是,居民有钱出钱、有力出力,大家自己设计、买材料、出人工,开始建葡萄长廊,几乎每户居民都参与了。

居民马秀梅说,大家在院子支起临时灶台,每天做大锅抓饭,“饭做好了,大家一起吃,有人还放起音乐一起跳舞,天天都像过节一样。

三个月过去了,240平方米的钢架长廊建成了,居民们种上葡萄、爬山虎,社区制作了20块民族团结主题的宣传板,还在长廊四周种上了各种花卉。

居民安尼瓦尔·木乎甫力说,院子建成了,大家还办了一个聚会为长廊取名,“葡萄是新疆特产,长廊是大家建的,最后大家都同意叫民族团结葡萄长廊。

长廊建成后,社区的各类活动基本都在这里举行,社区将这里打造成了民族团结宣教基地。

如今,葡萄长廊成了小区居民的骄傲,居民地里拜拜尔·霍加说,这个葡萄长廊,大家一起建、一起用,是邻里和谐的象征。

天安小区的葡萄长廊还形成了带动作用,社区工作人员热娜古丽·艾则孜说,在天安小区的带动下,周边两个小区的居民已打算自发建葡萄长廊,其中一个已开始动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