构建“党建+”模式 助力基层党建添活力

24.05.2016  12:16

  第三批“访惠聚”工作开展以来,奎屯市乌东路街道东轩苑社区党支部、市科技局“访惠聚”工作组发挥党建工作引领作用,积极探索“党建+”模式,创新党建工作新机制,完善社区为民服务新平台,为基层党建工作注入了新的活力。

  在“党建+”体系上求“力”,增强凝聚力。一是强化党建引领。社区党支部、“访惠聚“工作组确了建设一个好班子、锻炼一支好队伍、健全一套好制度、倡导一种好风气的“四个一”党建工作思路,把社区各项工作和党建工作同部署、同落实、同检查、同考核,形成了“上下连动、齐抓共管的”的党建工作新格局。二是强化制度保障。突出支部书记抓党建的第一责任,建立“1+N”责任清单模式,严格落实党风廉政建设责任制,明确组织建设、队伍建设、组织生活、年底考评等目标责任项目。建立党员约谈制度,畅通言路、互通信息、集思广益,实现相互间面对面的良性互动。三是突出作风建设。全面推行“定诺、明诺、践诺、评诺”公开承诺活动,把党员身份亮出来,岗位职责和工作目标摆出来,着力构建“争先意识强、工作作风硬、为民服务实”的新常态。四是打造智慧党建。主动适应互联网+形势的需要,利用新技术、新媒体,延伸党建工作触角,通过开通微信群、社区网站、QQ群等搭建党员干部学习交流、宣传教育、优化服务综合平台,动员和吸引党员干部群众广泛参与,做到“供”、“需”无缝对接,提高党建工作智能化、信息化水平。

  在“党建+”模式上求“新”,增强战斗力。扎实推进学习型支部建设,健全完善党员经常性教育制度,探索和推行“五微”工作法,融课堂教学、示范实践、素质训练等为一体的新素质培训体系,提升了基层党组织工作服务能力。一是“微讲座”解决工学矛盾。利用周例会、借助“道德讲堂”,通过讲身边人的故事——社区赵金星老人的感人事迹等,带动大家立足岗位,争创佳绩。二是“微谈心”畅通交流渠道。不定期召开社区干部思想动态分析会,梳理分析社区干部思想动态,全面了解社区干部在工作、学习、生活等方面存在困难和问题,指定专人跟进帮扶和疏导。推进关心关爱社区干部“家访”活动,生日问候34人次。三是“微电影”激发学习动力。依托远教平台,组织社区干部观看《苏联亡党亡国20年祭》、《信仰》等专题片及《建党伟业》、《焦裕禄》等红色电影,接受思想洗礼。四是“微平台”增强服务效果。社区党支部成立网络文明传播志愿者小组,运用手机微信、微博、易信等新兴手段传播文明风尚。五是“微体验”强化服务实践。开展“学雷锋志愿者活动”、“爱心捐助活动”、“金秋读书角”等专题活动近百次。开展了献爱心送温暖活动,三年来,看望慰问老党员老干部、少数民族党员、困难党员群众、学生近200人次,投入帮扶资金3万余元。

  在“党建+”成效上求“实”,增强向心力。社区党支部、“访惠聚”工作组着力打造阳光、规范、流动“三个窗口”,用优质的服务提升群众满意度。一是“阳光窗口”,让阳光晒出服务本色。全面实行亮身份、亮承诺、亮标准“三亮明”承诺制度,公开公示办事程序、办事依据、办事时限、办事结果“四公开”;推行以一张笑脸相迎、一把椅子让座、一杯热水暖心、一份真情待人、一颗公心办事、一句好话相送为内容的“六个一”服务;落实首问负责制、一次性告知制、限时办结制和责任追究制“四制度”,力求群众满意。二是“规范窗口”,让规范成为服务的保障。把规范镶入窗口工作的每一根“链条”,对损害服务环境的人和事,给予严肃处理;严格业务操作规范、服务标准、首问责任制和办结限时制,进一步规范窗口服务流程。三是“流动窗口”,让流动实现服务的延伸。将服务重心下移,为群众“量身裁衣”、“私人订制”,组织党员、社区干部进入居民家中,主动开展宣传和服务;全面推行“一站式服务”、“零距离服务”等措施,把服务窗口建到群众家门口,让“固定窗口”变为“流动窗口”,延伸到“末梢神经”。